谒方景二公祠墓
清 · 徐恪
苍松吼灵雨,白日摇孤光。
宗臣俨像设,肃拜趋祠堂。
成王周公辨,大义声雷硠。
精诚动星象,袍笏飞秋霜。
当时弃朽骨,匿迹埋山冈。
后来公是非,何曾恕文皇。
年号削建文,瓜蔓屠忠良。
一死明大义,万古扶纲常。
钟山石马蹲,孝陵寝殿荒。
云旓肃奔扈,千载遥相望。
宗臣俨像设,肃拜趋祠堂。
成王周公辨,大义声雷硠。
精诚动星象,袍笏飞秋霜。
当时弃朽骨,匿迹埋山冈。
后来公是非,何曾恕文皇。
年号削建文,瓜蔓屠忠良。
一死明大义,万古扶纲常。
钟山石马蹲,孝陵寝殿荒。
云旓肃奔扈,千载遥相望。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徐恪的《谒方景二公祠墓》描绘了对两位先贤的崇敬与缅怀之情。首句“苍松吼灵雨,白日摇孤光”以苍劲的松树和闪烁的阳光烘托出祠墓的庄严肃穆,仿佛连自然也为他们的精神所震撼。接着,“宗臣俨像设,肃拜趋祠堂”,诗人恭敬地瞻仰着他们的画像,表达对他们的敬仰。
诗中提到“成王周公辨,大义声雷硠”,赞扬他们如同周成王和周公一样,具有辨别大义的智慧,其言论如雷鸣般响亮。接下来,“精诚动星象,袍笏飞秋霜”进一步强调他们的精神力量,连星辰都被感动,他们的威严如同秋霜般凛冽。
诗人感慨“当时弃朽骨,匿迹埋山冈”,意指他们在生前或许遭遇困境,但死后仍被尊崇。然而,“后来公是非,何曾恕文皇”则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对于后世的评价,文皇(可能指帝王)并未完全公正对待他们。
最后,“年号削建文,瓜蔓屠忠良”暗指政治斗争中的残酷,忠良遭受冤杀,而“一死明大义,万古扶纲常”表达了对坚守道义者的崇高评价。诗的结尾,通过“钟山石马蹲,孝陵寝殿荒”描绘了祠墓的荒凉,以及“云旓肃奔扈,千载遥相望”的时空跨越,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长久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