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言(其一)
宋 · 吴锡畴
小小柴门傍竹开,幽深不惯有人来。
颇嫌老鹤无情思,啄损庭前一径苔。
颇嫌老鹤无情思,啄损庭前一径苔。
注释
柴门:简陋的木门。傍:靠着。
竹:竹子。
幽深:非常安静且深远。
惯:习惯。
老鹤:年老的鹤。
无情思:没有情感或冷漠。
啄损:用嘴啄食破坏。
庭前:庭院前面。
一径苔:一条长满青苔的小路。
翻译
小小的柴门前靠着竹林打开,幽静深远的地方不习惯有人造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通过对柴门、竹围、幽深环境以及老鹤与苔藓之间关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情感寄托。
“小小柴门傍竹开”一句,以柴门作为居所的入口,旁边有竹子开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野趣的生活氛围。这里的小小柴门,不仅是对空间位置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世俗喧嚣的一种回避。
“幽深不惯有人来”透露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偏好,这里的幽深,既指自然环境之幽深,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习惯了这份寂静,不愿被外界打扰。
接下来的“颇嫌老鹤无情思”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物的观察和感慨。老鹤啄食庭前的苔藓,反映出一种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情景,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的某种情感体验。他可能觉得这种现象缺乏了一份情思,即便是自然界,也渴望着一份和谐与温暖。
最后“啄损庭前一径苔”进一步描写了老鹤对庭前的影响。这里的“一径苔”,不仅是在叙述事实,也隐喻着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珍惜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的情怀。这也许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期望,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间能够得到尊重和维护。
整首诗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与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