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会之题绝尘亭
宋 · 李若水
脱迹尘嚣外,悠然寄此亭。
池平一鉴净,山远数螺青。
身世惊残梦,行藏忌独醒。
惟闲即近道,不必玩丹经。
池平一鉴净,山远数螺青。
身世惊残梦,行藏忌独醒。
惟闲即近道,不必玩丹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脱迹:超脱世俗。尘嚣:喧嚣的尘世。
悠然:悠闲自在。
寄此亭:居住在这个亭子里。
鉴:镜子,这里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螺青:像螺纹一样的绿色,形容山色。
身世:个人的经历和命运。
残梦:破碎的梦境,比喻不完整的现实。
行藏:行为和隐藏,这里指生活状态。
独醒:独自清醒,引申为过于清醒或与众不同。
近道:接近生活的本质。
丹经:修炼丹药的秘籍,泛指玄学、道教的典籍。
翻译
超脱世俗之外,悠然自得地寄居在这座亭子里。池塘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远处的山峦像螺纹一样青翠。
现实生活让我感到惊醒,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和命运如同残破的梦境。
只有在闲暇时才能接近生活的真谛,不必执着于钻研丹道之类的玄学秘籍。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寂寞幽居的生活状态。"脱迹尘嚣外,悠然寄此亭"表明诗人已经远离了世俗的喧哗,心境达到了一个宁静安逸的层次。在这个环境中,"池平一鉴净"和"山远数螺青"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周遭自然景色之美,使人感到清新脱俗。
而诗人的内心世界则是"身世惊残梦,行藏忌独醒",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超脱,以及对于个人的觉悟与孤独。诗人似乎在说,只有保持清醒,才能看破红尘,找到真正的自我。
最后两句"惟闲即近道,不必玩丹经"则是诗人对于修身养性的态度,认为不需要复杂的修炼,只需享受简静的生活,即可接近大道。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