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其二)赏析

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其二)

宋 · 郭印
野老樵夫作比闾,儒宫一亩亦安居。
浇愁剩买村前酒,引睡频拈架上书。
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
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

注释

野老:山野中的老人。
樵夫:砍柴的人。
比闾:邻里,邻居。
儒宫:儒学馆,指读书学习的地方。
安居:安于居住。
浇愁:排解忧愁。
村前酒:乡村自酿的酒。
引睡:助眠。
架上书:书架上的书籍。
江近:江边靠近。
云烟:云雾。
长到户:延伸到门口。
人稀:人少。
鸟鹊自驯除:鸟雀不再惊扰。
不才:没有才能。
时流弃:被时代淘汰。
延长者车:延年益寿的车子,比喻悠闲的生活。

翻译

山野老人与樵夫相邻而居,即使是简陋的一亩儒学馆也足以让他们安心居住。
他们用买来的村前酒来浇灌愁绪,频繁地拿起书架上的书籍来打发时间。
江边的云雾常常弥漫到家门口,人少的地方鸟雀自然不再惊扰。
我无才被时代淘汰,但还能在闲暇时乘坐延年益寿的车子,聊以自慰。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首句“野老樵夫作比闾”,写出了乡间生活的原始和淳朴,老者与樵夫共同构成社区的基本元素。次句“儒宫一亩亦安居”则强调了即使简陋的居所也能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第三句“浇愁剩买村前酒”,诗人借酒浇愁,显示出他可能在经历一些人生烦恼,但乡村的简单生活仍能提供慰藉。第四句“引睡频拈架上书”,通过阅读来打发闲暇时光,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第五、六句“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幽静,江边云雾缭绕,人迹罕至,连鸟鹊都显得自在无扰。这样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到远离尘嚣的宁静。

最后两句“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诗人自谦为“不才”,感叹自己未能迎合世俗潮流,但庆幸还能在这样的田园生活中找到自我价值,享受生活的从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