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
宋 · 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注释
伏中:夏季。苦热:极热。
焦皮骨:皮肤干裂。
秋后:秋季之后。
清风:凉风。
濯:洗涤。
肺肝:肺部和肝脏。
天地不仁:天地无情。
念尔:关心你。
身心无著:心无挂碍。
毛褐:粗布衣。
准拟:准备。
寒:寒冷。
谩许:空口许诺。
百年:一生。
知到否:能否实现。
相从:相伴。
一日:一天。
盘桓:停留。
翻译
夏日酷暑使人骨肉憔悴,秋来凉风吹过仿佛洗涤肺腑。天地无情,又有谁会关心你,只有心无挂碍才能得到片刻安宁。
长久以来,读书成了我消磨时光的方式,即使生活简朴,也要准备应对寒冷。
虽然许诺了一百年的情谊,不知能否实现,但至少在相伴的日子里,让我们暂且停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立秋后》,描绘了诗人经历酷暑后的清凉感受和对未来的思考。首联“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生动地刻画了夏日炎热对身体的煎熬,以及立秋后清风带来的舒爽,仿佛洗涤了身心。颔联“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冷漠无情的感慨,以及在无欲无求时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颈联“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暗示了读书可以消磨时光,即使生活简朴,也应有所准备以应对可能的寒冷。尾联“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流露出诗人对未知未来的不确定,但决定珍惜眼前的一日之欢,享受当下。
整首诗通过个人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生活变迁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