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渊携二子西归求予诗为赋此以致乡党之义
宋 · 张栻
穷冬溯荆江,风急波涛怒。
张君一叶舟,追逐任掀舞。
时从古岸边,颇得班荆语。
君家岷山下,须眉挟风雨。
万里垂橐归,问君自何苦。
两儿才过膝,秀色隐眉宇。
昨者试省中,旁观正如堵。
诵书声琅琅,亦复记训诂。
呼前与酬答,进止良应矩。
我为三咨嗟,每见必摩拊。
祝君须爱惜,事业贵有序。
美质在陶冶,如器无苦窳。
道远方愁予,速成戒自古。
可使利欲风,居然熏肺腑。
良心人所同,爱敬发端绪。
岷江本一勺,东流贯吴楚。
但当养其源,日进自莫禦。
君归闭门思,予言或可取。
张君一叶舟,追逐任掀舞。
时从古岸边,颇得班荆语。
君家岷山下,须眉挟风雨。
万里垂橐归,问君自何苦。
两儿才过膝,秀色隐眉宇。
昨者试省中,旁观正如堵。
诵书声琅琅,亦复记训诂。
呼前与酬答,进止良应矩。
我为三咨嗟,每见必摩拊。
祝君须爱惜,事业贵有序。
美质在陶冶,如器无苦窳。
道远方愁予,速成戒自古。
可使利欲风,居然熏肺腑。
良心人所同,爱敬发端绪。
岷江本一勺,东流贯吴楚。
但当养其源,日进自莫禦。
君归闭门思,予言或可取。
注释
穷冬:寒冬。溯:逆流而上。
班荆语:指古人朴素的交谈。
岷山:中国西部山脉。
须眉:指男子。
垂橐:空囊,形容贫穷。
省中:科举考试场所。
训诂:古代对文字、经典的解释。
矩:规矩、法则。
摩拊:抚摸、赞赏。
陶冶:培养、塑造。
苦窳:粗劣、不完美。
愁予:使我忧虑。
利欲风:追求利益的欲望。
良心:人的道德底线。
吴楚:古代中国东南地区。
养其源:保持事物的根本。
予言:我的建议。
翻译
寒冬逆流过荆江,风大浪涌气势凶。张公驾一叶扁舟,任凭风浪卷起舞翻腾。
常在古岸驻足,聆听班荆之语声。
您家居岷山脚下,须眉间风雨兼程。
万里归来囊空,问你此行何苦辛。
两个孩童已及膝,秀气藏于眉宇间。
昨日考场中,你如壁立旁观者。
读书声清脆,训诫牢记心中。
唤你上前问答,举止合乎规矩。
我为此感慨万千,每次相见都抚摩你的成长。
祝愿你要珍爱,事业有序方能长。
天赋需精心雕琢,如器皿避免粗陋。
大道遥远令人忧,速成之事古来少。
切勿让名利风,侵入内心深处。
良心人人皆有,爱敬之心源于初心。
岷江源头仅一勺,东流贯穿吴楚地。
只须滋养源头,每日进步无止境。
你归后静心思考,我之言或许有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张君一同乘舟行驶于荆江的情景,风急波涛,却见张君的舟轻巧地追逐着波浪。诗中还提到张君家位于岷山之下,他的须眉间似乎也带有风雨之状。通过对话,了解到张君即将踏上归乡之路,并询问他的两位年幼子女的情况。诗人对友人的学业和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祝愿他能爱惜自己、事业有成,保持美好的品质。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愁绪,以及希望他不要被世俗欲望所迷惑。同时,提醒张君要珍视岷江之水,虽然它东流贯通吴楚,但应该关注其源头,日渐进步而不自满。诗人以此结束对话,暗示自己返回家乡后,将会闭门思考,并希望自己的言论能被采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情的友谊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对知识和品德的推崇,以及对家国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