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舲侍郎画慈仁寺双松图留置寺中
清 · 叶名澧
香光妙笔今何在,劫火销沈一惘然。
又见孙枝散鳞爪,幸逢诗老写云烟。
琅琅钟磬伽蓝地,寂寂莺花祓禊筵。
一例稽山重悲感,好将石墨付他年。
又见孙枝散鳞爪,幸逢诗老写云烟。
琅琅钟磬伽蓝地,寂寂莺花祓禊筵。
一例稽山重悲感,好将石墨付他年。
鉴赏
这首清代叶名澧的诗《张诗舲侍郎画慈仁寺双松图留置寺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画面,表达了对艺术作品命运变迁的感慨。首句“香光妙笔今何在”暗示了画作曾由技艺高超的笔触创造,但如今已难觅踪迹,流露出一种惋惜之情。次句“劫火销沈一惘然”则借“劫火”象征历史变迁,表达对画作遭受损毁的遗憾。
“又见孙枝散鳞爪”中的“孙枝”和“散鳞爪”形象地比喻画中松树的残破,让人想象其曾经的繁茂。诗人庆幸“幸逢诗老写云烟”,称赞画家能捕捉到松树的神韵,将其化为如梦如幻的云烟之景。
接下来,“琅琅钟磬伽蓝地”描绘了寺庙的宁静氛围,与前文的画作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而“寂寂莺花祓禊筵”则借莺花盛开的场景,暗示时光流转,人事如梦。
最后两句“一例稽山重悲感,好将石墨付他年”表达了诗人对画作命运的深深感慨,希望未来有人能珍视这份艺术遗产,用“石墨”(代指纸笔)记录下来,让后世得以欣赏。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和历史变迁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敬仰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