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秋江上人
元 · 胡天游
上人胸次无纤尘,秋江之清堪比伦。
禅心十载光无际,相逢一笑皆回春。
风尘澒洞犹未已,飞锡飘然访桑梓。
闾阎故旧如晨星,一时相见应相惊。
头颅虽异风度在,见人尚记儿时名。
玄关窈窕尊灵隔,古柏号寒听呜咽。
倾觞布奠了尘缘,一片浮云留不得。
空山无人龙象悲,松枝东向师还归。
昌江冰消春水绿,此时呼酒临江湄,为师一洗白足泥。
禅心十载光无际,相逢一笑皆回春。
风尘澒洞犹未已,飞锡飘然访桑梓。
闾阎故旧如晨星,一时相见应相惊。
头颅虽异风度在,见人尚记儿时名。
玄关窈窕尊灵隔,古柏号寒听呜咽。
倾觞布奠了尘缘,一片浮云留不得。
空山无人龙象悲,松枝东向师还归。
昌江冰消春水绿,此时呼酒临江湄,为师一洗白足泥。
注释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纤尘:微小的尘埃。
禅心:修行者的内心清净。
光无际:心光普照无边。
飞锡:僧人手持锡杖出行。
桑梓:故乡。
闾阎:指城乡民居。
玄关:道教中的神秘入口。
倾觞布奠:举杯祭奠。
龙象:佛教比喻修行高深的人。
昌江:地名,可能指具体的河流。
白足泥:形容双脚沾满泥土。
翻译
高僧心中没有丝毫杂念,秋天的江水清澈无比。十年禅修的心光照耀无边,相遇一笑便能驱散寒冬。
世俗的纷扰仍未停息,他手持锡杖悠然回到故乡。
乡亲旧友稀少如晨星,重逢时定会惊讶万分。
虽然面容改变,但风度依旧,见到人还能记得幼时的名字。
神秘的入口深藏不露,古柏在寒风中发出哀鸣。
举杯祭奠以了结尘世情缘,一片浮云却无法挽留。
空山之中,龙象般的悲伤无人知晓,师者回归,松枝指向东方。
昌江冰雪消融,春水碧绿,此刻我面对江边,为师洗净双脚上的尘土。
鉴赏
这首诗是胡天游在元朝创作的,名为《送秋江上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上人胸次无纤尘,秋江之清堪比伦。" 这两句开篇便以"上人"指代对方,表达其心地纯净、境界高远,同时用秋天的清澈江水来比喻这种超凡脱俗的品质。
接着,"禅心十载光无际,相逢一笑皆回春。" 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十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偶尔相见时那种如同重返春天般的欢乐和青春。
在"风尘澒洞犹未已,飞锡飘然访桑梓。" 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以及对故乡亲情的怀念之情。
"闾阎故旧如晨星,一时相见应相惊。" 描绘了一种久别重逢的惊喜和珍贵,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清晨的星辰般稀少而弥足珍惜。
"头颅虽异风度在,见人尚记儿时名。" 这两句则表达了即便是形貌改变,但那份高雅的气质依旧,以及对童年名字的记忆,显现出深厚的情谊和不变的友情。
"玄关窈窕尊灵隔,古柏号寒听呜咽。" 这里描写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地方,古老的柏树在寒风中发出呜咽之声,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接着是"倾觞布奠了尘缘,一片浮云留不得。" 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羁绊的彻底抛弃,以及对于那些无法留住的虚幻云烟的感慨。
"空山无人龙象悲,松枝东向师还归。"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空旷山林之中,没有人的场景,只有龙象般的大自然和向东倾斜的松枝,似乎在指引着诗人或是被送别的人物回归。
最后,"昌江冰消春水绿,此时呼酒临江湄,为师一洗白足泥。" 描述了春天到来,江上的冰融化了,水变得清澈,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邀友人饮酒,共同洗净尘世的污渍。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人间真挚情谊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