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林秋兴(其三)
明 · 李良柱
三秋凋玉露,一叶下银床。
把菊怜同气,看云总异乡。
敲诗嫌韵险,射覆引杯长。
砧杵催残月,斜辉没女墙。
把菊怜同气,看云总异乡。
敲诗嫌韵险,射覆引杯长。
砧杵催残月,斜辉没女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首句“三秋凋玉露”以“三秋”点明季节,暗示秋天的漫长与深沉;“玉露”则赋予露水以高洁之感,与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凄美氛围。接着“一叶下银床”一句,通过“一叶”的飘落,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同时“银床”二字,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把菊怜同气,看云总异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把菊”不仅展现了秋季的特色,也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喜爱;“怜同气”则流露出诗人对同类情感的共鸣,以及对自然界的深深眷恋。“看云总异乡”则直接抒发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云彩的变换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敲诗嫌韵险,射覆引杯长。”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的创作状态和饮酒解愁的情景。“敲诗嫌韵险”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自我挑战,即使在构思上遇到困难,也愿意去克服,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射覆引杯长”则通过饮酒这一行为,反映了诗人面对孤独与思乡之情时的自我慰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最后一句“砧杵催残月,斜辉没女墙。”以自然景象收尾,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融为一体。砧杵声声,象征着秋夜的寂静与劳作的辛勤劳碌;而“残月”与“斜辉”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与季节的更迭。最后,“没女墙”则以一种静默而深远的方式,结束了整个画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季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与深情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