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泊舟小箬回望灵山
宋 · 杨万里
灵山相识已平生,雨后精神见未曾。
一朵碧莲三万丈,数来花片八千层。
云姿雾态排天出,竹杖芒鞋欠我登。
羡杀峰头头上寺,厌山不看是诸僧。
一朵碧莲三万丈,数来花片八千层。
云姿雾态排天出,竹杖芒鞋欠我登。
羡杀峰头头上寺,厌山不看是诸僧。
注释
灵山:指名山或佛教圣地。相识:初次相遇或长久以来的交往。
雨后:指雨后的清新时刻。
精神:指人的精神状态或清新气象。
未曾:从未有过。
碧莲:绿色的莲花,象征高洁。
三万丈:极言其高,夸张手法。
花片:花瓣。
八千层:同样形容花瓣之多。
云姿雾态:云雾缭绕的样子。
排天出:直冲云霄。
竹杖芒鞋:古人出行的简朴装备。
欠我登:遗憾未能亲自登山。
羡杀:非常羡慕。
峰头头上寺:山顶上的寺庙。
厌山:对山景的厌倦。
诸僧:众僧人。
翻译
我们在灵山相逢仿佛已有一生,雨后的清新气息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焕发。一朵碧绿的莲花高达三万尺,花瓣层层叠叠共有八千片。
云彩和雾气如仙子般从天边显现,只可惜我没有竹杖和草鞋去攀登。
我羡慕那山巅寺庙的景象,对山景的喜爱超过了对僧人们的厌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停舟,回望灵山时的景象和心情。"灵山相识已平生,雨后精神见未曾"表达了诗人对灵山的熟悉与亲切,以及雨后的清新和精神的振奋。接下来的"一朵碧莲三万丈,数来花片八千层"则是对灵山景色的描绘,其中"一朵碧莲"指的是山间的云雾,它们如同碧绿的荷花高达三万丈,形象地展示了灵山的壮丽;"数来花片八千层"则可能是指山中的瀑布或其他自然景观,通过"数来"一词传达出诗人细致的观察与感受。
"云姿雾态排天出,竹杖芒鞋欠我登"这一句中,"云姿雾态"形容灵山在雨后的神秘美丽,而"竹杖芒鞋"则是描绘诗人攀爬山峰时的装备与状态。"欠我登"表达了诗人对于继续攀登、探索灵山深处的渴望。
最后两句"羡杀峰头头上寺,厌山不看是诸僧"则透露出诗人对山顶寺庙的向往与赞美,以及对那些不懂得欣赏这山之美的僧人的轻视。这里的"羡杀"和"厌山"都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情感投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于灵山这块土地的深厚情感。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的个性和审美趣味,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怀与自然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