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九日病足愁坐贞元毓庭过酌二首(其二)
明 · 邓云霄
抱膝聊为梁父吟,忧时空郁杞人心。
凄凄霜露催黄菊,浩浩烟波聚绿林。
忍见颓城围破屋,愁闻哀角杂寒砧。
醉乡别有清平界,好向中山古洞寻。
凄凄霜露催黄菊,浩浩烟波聚绿林。
忍见颓城围破屋,愁闻哀角杂寒砧。
醉乡别有清平界,好向中山古洞寻。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庚午九日病足愁坐贞元毓庭过酌二首(其二)》。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首联“抱膝聊为梁父吟,忧时空郁杞人心”以“梁父吟”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愤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同时,“杞人”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焦虑不安。
颔联“凄凄霜露催黄菊,浩浩烟波聚绿林”运用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霜露、黄菊、烟波、绿林,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也暗喻了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颈联“忍见颓城围破屋,愁闻哀角杂寒砧”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忧思。颓城、破屋、哀角、寒砧,这些具体的场景和声音,直接指向了战乱、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尾联“醉乡别有清平界,好向中山古洞寻”则透露出诗人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在现实的苦难面前,诗人渴望找到一个精神的避风港,无论是通过饮酒忘忧,还是遁入山洞寻求心灵的宁静,都表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明代晚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