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金缕曲三首(其三)赏析

金缕曲三首(其三)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说与天知道。
问因甚、故人散雪,文人宿草。
此客居然求马骨,权当千金赋稿。
还怅望停云八表。
中有屋梁残月在,便零笺、没字都堪宝。
何况是,古时调。
九州未恨交游少。
只怕对茫茫尘海,无端啼笑。
似此高歌同患难,元白真教压倒。
从过后思量忒好。
烽火关山如梦里,念生平、我亦悲而啸。
铅样泪,不能扫。

鉴赏

这首词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开篇“说与天知道”直抒胸臆,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接着,“故人散雪,文人宿草”运用比喻,将故人比作飘散的雪花,自己则如同荒草,形象地描绘了人事聚散的无常。

“此客居然求马骨,权当千金赋稿”表达了作者对才华的珍视,即使在困境中,也视自己的才华为千金之重。“怅望停云八表”则寓言深远,暗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屋梁残月”、“零笺无字”皆为哀愁之象,表明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失落。

“九州未恨交游少”看似宽慰,实则蕴含着对人情疏离的无奈,紧接着的“只怕对茫茫尘海,无端啼笑”揭示了作者对人世浮沉的深深忧虑。词的后半部分,作者借“似此高歌同患难,元白真教压倒”表达对知己友情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结尾处,“烽火关山如梦里”,将现实的战争与梦境相融合,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当下战乱的感叹。最后以“铅样泪,不能扫”收束,泪水沉重如铅,无法擦拭,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内心深深的哀痛和无尽的忧郁。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际遇的独特感悟和对故人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