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寄梁药亭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几欲披缁念老亲,闭门依旧水边人。
菖蒲作剑难消恨,荷叶为衣易洗尘。
月色此时看濯濯,车声何日听辚辚。
为谁红蕊参差路,吟断空园一片春。
菖蒲作剑难消恨,荷叶为衣易洗尘。
月色此时看濯濯,车声何日听辚辚。
为谁红蕊参差路,吟断空园一片春。
鉴赏
这首诗《午日寄梁药亭》是明代诗人何巩道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首联“几欲披缁念老亲,闭门依旧水边人”中,“披缁”指僧侣的装束,暗示诗人内心对出家的渴望,但又因“念老亲”而有所犹豫,表现出对家庭责任的考量与情感的纠结。“闭门依旧水边人”,则描绘出诗人独自一人,远离尘嚣,隐居于水边的生活状态,既有超脱世俗的宁静,也暗含着孤独与寂寞。
颔联“菖蒲作剑难消恨,荷叶为衣易洗尘”运用象征手法,以菖蒲和荷叶为喻,菖蒲虽可作剑,却难以斩断心中的愁恨;荷叶虽能洗净身上的尘埃,却无法清除内心的烦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
颈联“月色此时看濯濯,车声何日听辚辚”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月色皎洁,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而车声辚辚,则预示着外界的喧嚣与忙碌,与诗人心中的宁静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尾联“为谁红蕊参差路,吟断空园一片春”以问句形式收尾,诗人似乎在自问,这满园春色,又是为了谁而存在?“吟断”二字,既表现了诗人长时间的沉思与吟咏,也暗示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