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八首次韵(其一)
明 · 杨爵
才见春光转上林,锦台微冷尚萧森。
风回蓟野有时息,雾隐燕山尽日阴。
燕语莺啼圜内景,江湖廊庙老来心。
更深还有愁人处,门内柝声门外砧。
风回蓟野有时息,雾隐燕山尽日阴。
燕语莺啼圜内景,江湖廊庙老来心。
更深还有愁人处,门内柝声门外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在上林苑中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情感。首句“才见春光转上林”,以“才”字点明时间之早,春光初现,万物复苏,上林苑中一片生机勃勃。然而,“锦台微冷尚萧森”一句,通过“微冷”和“萧森”两个词,营造了一种虽是春天却略带寒意、清冷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忧郁。
接下来的“风回蓟野有时息,雾隐燕山尽日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特有的自然景象。风在蓟野间回旋,时而停歇,雾笼罩着燕山,整日阴沉。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与复杂。
“燕语莺啼圜内景,江湖廊庙老来心”则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燕子的呢喃、黄莺的啼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而“江湖廊庙老来心”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
最后,“更深还有愁人处,门内柝声门外砧”两句,以深夜的柝声和门外的砧声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孤寂与愁绪。柝声和砧声,分别象征着夜晚的警醒与生活的劳作,它们在深夜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加重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忧虑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独特感受,以及在美好景色背后的复杂心情,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