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吴翁养臣曾梦至一山寺后过襄阳游玉泉山见寺内外风景宛如前梦室内器物陈列皆一一吻合寺僧言数十年前老僧圆寂遗命室内一切皆不可动久之未改遂證为再生之兆绘玉泉寻梦图徵题三首(其二)
清末民国初 · 夏孙桐
儒家亦有前知说,禅喻曾传泡影空。
是幻是真参究竟,披图试与證鸿濛。
是幻是真参究竟,披图试与證鸿濛。
鉴赏
此诗《京江吴翁养臣曾梦至一山寺后过襄阳游玉泉山见寺内外风景宛如前梦室内器物陈列皆一一吻合寺僧言数十年前老僧圆寂遗命室内一切皆不可动久之未改遂證为再生之兆绘玉泉寻梦图徵题三首(其二)》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诗中以吴翁养臣的梦境为引子,讲述了其梦中所见的山寺与现实中的玉泉山寺景致相似,甚至室内的摆设也一一对应,这引发了对梦境与现实、幻象与真实的思考。
首句“儒家亦有前知说”,引用儒家思想中关于预知未来的说法,暗示梦境可能预示着某种未来或真相。次句“禅喻曾传泡影空”则引入佛教禅宗的比喻,将梦境比作泡影,强调其虚幻性。接着,“是幻是真参究竟”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以及如何辨别两者。最后,“披图试与證鸿濛”鼓励通过观察和分析(此处的“图”可能指画作或记录),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即通过具体的证据或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理解。
整首诗在探讨梦境与现实、幻象与真实的关系时,融合了儒家的哲学思想和佛教的禅宗智慧,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宇宙本质的深刻思考。通过吴翁养臣的梦境故事,诗人在字里行间传达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真理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