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戒坛下至可罗村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坛空松阴阴,山色春更静。
风移龙蜿蜿,云散日靓靓。
飞襟一里翠,度石双屐冷。
娟花不出谷,独对山露醒。
芳香路之半,远近自春影。
日暮逢归樵,相看在人境。
风移龙蜿蜿,云散日靓靓。
飞襟一里翠,度石双屐冷。
娟花不出谷,独对山露醒。
芳香路之半,远近自春影。
日暮逢归樵,相看在人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戒坛下走向可罗村的途中所见景色。首句“坛空松阴阴”展现了戒坛周围的寂静与松树的浓荫,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清幽的氛围。接着,“山色春更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宁静,春意盎然的山色更显静谧。
“风移龙蜿蜿,云散日靓靓”运用比喻,将风吹过山势比作龙的蜿蜒游动,云散后的阳光则明亮耀眼,生动地刻画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诗人漫步其中,心情愉快,“飞襟一里翠”,形容衣襟飘动,沿途满眼绿色。
“度石双屐冷”写出了诗人走过清凉的石头小径,足下木屐微凉,增添了行走的质感。接下来,“娟花不出谷,独对山露醒”以娟娟花儿未开放,独自面对山间露水,寓言诗人独自欣赏美景,心境清新。
“芳香路之半,远近自春影”描述了沿途芬芳四溢,无论是近处还是远方,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形成一幅动态的春景画卷。最后,诗人“日暮逢归樵,相看在人境”,在傍晚时分遇见砍柴归来的农夫,彼此在人间烟火中相视而笑,结束了这趟静谧而美好的旅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春天山野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