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明王亲授钺,丞相欲专征。
玉馔天厨送,金杯御酒倾。
剑门乘崄过,阁道踏空行。
山鸟惊吹笛,江猿看洗兵。
晓云随去阵,夜月逐行营。
南仲今时往,西戎计日平。
将心感知己,万里寄悬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铁马:披甲的战马。擐:佩戴。
红缨:红色的缨穗,常装饰于盔帽或武器上。
幡旗:旗帜,这里指军队的旗帜。
禁城:皇宫,禁卫森严的城市。
明王:贤明的君主。
亲授钺:亲自授予象征军事指挥权的钺(古代兵器)。
丞相: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
专征:独自领兵出征。
玉馔:珍贵的菜肴。
天厨:皇宫的厨房。
金杯:贵重的饮酒器皿。
御酒:皇室专享的酒。
剑门:地名,代指险峻的关隘。
阁道:高山上的栈道。
踏空行:仿佛在空中行走,形容道路之险。
山鸟:山中的鸟。
惊:受惊。
吹笛:吹奏笛子,可能指军中的音乐或信号。
江猿:江边的猿猴。
看洗兵:观看清洗兵器,象征战争结束或准备。
晓云:早晨的云彩。
随去阵:随着行军的队伍移动。
夜月:夜晚的月亮。
逐行营:跟随营地的迁移。
南仲:古代名将的代称,这里比喻出征的将领。
今时往:现在前往。
西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这里泛指外族敌人。
计日平:预计在短期内平定。
将心:将军的心意。
知己:了解自己、心意相通的朋友。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寄悬旌:像悬挂的战旗一样,虽远隔万里,但心意相连。
翻译
铁骑佩戴着红缨盔饰,旌旗飘扬离开皇宫城墙。圣明的君主亲自授予符节,宰相意图独自领兵出征。
宫廷的厨师准备了精致的菜肴,皇帝用金杯倾倒御赐的美酒。
军队勇闯剑门的险峻之地,沿着高架栈道在空中行进。
山中的鸟儿被军中的笛声所惊,江边的猿猴似在观看洗刷兵器的场景。
清晨的云彩随着行军的队伍移动,夜晚的月光也紧随着营地前行。
如今南仲这样的将领前去,预计不久就能平定西方的外患。
将军的心意与知己相通,即使远隔万里,也如高挂的战旗彼此挂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时的壮观场景。开篇“铁马擐红缨,幡旗出禁城”两句,展示了官员出行的威仪与隆重,红色的马缰和飘扬的幡旗都是权势的象征,禁城则是皇宫或中央政府所在之地,意味着这是一次正式的派遣。
“明王亲授钺,丞相欲专征”表达了君王对此次出征任务的重视,以及丞相(相当于现代政府首脑)希望独立指挥这一战役。这里的“钺”是古代用以传令的仪式物品。
“玉馔天厨送,金杯御酒倾”则描写了为官员饯行而举办的宴会,玉制食器和金质酒杯显然都是皇家所赐,彰显出君王对此次派遣的郑重。
“剑门乘崄过,阁道踏空行”两句中,“剑门”可能指的是某地名或军事要塞,而“崄”和“阁道”则传达了一种险峻与雄伟之感,官员在这样的路途上前进,显示了出征的艰难和壮丽。
接下来的“山鸟惊吹笛,江猿看洗兵”两句,通过山间鸟儿被军中号角声惊起,以及江边猿猴观望着清洗兵器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战争即将到来但尚未爆发的紧张气氛。
“晓云随去阵,夜月逐行营”则描绘了官员及其军队白天随着云海而行,夜晚则在明亮的月光下继续前进的情景,传递出一种不以日夜为限、坚定向前的决心。
“南仲今时往,西戎计日平”两句中,“南仲”可能是指某位南方的将领或官员,而“西戎”则通常指的是西方的少数民族或敌对势力,这里表达了官员此行的目的可能是在南北方向上调兵遣将,以图平定边疆。
最后,“将心感知己,万里寄悬旌”则是诗人寄予官员的心声。官员怀抱壮志,而诗人则通过远在万里的悬挂战旗来寄托自己的期望和支持。
这首诗通篇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位高级官员赴任时的恢弘场面,以及诗人对于其壮举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