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奉和圣制过王浚墓赏析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

唐 · 张九龄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注释

汉王:指汉高祖刘邦。
钜鹿:古代地名,著名的秦末战争战场。
晋将:指晋朝的将领。
弘农: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西部,曾是军事重镇。
入蜀:率军进入蜀地。
举长算:施展长远计谋。
平吴:平定吴国或吴地的叛乱或敌对势力。
成大功:完成重大功业。
与浑:与姓浑的人物(具体人物未指明)。
不协:意见不合,关系不和。
归皓:归附于一个名为皓的人(具体人物未指明)。
实为雄:实际上展现出英勇、杰出的一面。
孤绩:孤立无援或鲜为人知的功绩。
沦千载:沉寂、埋没于千年的历史中。
流名:流传下来的名声、美名。
感圣衷:触动了君主(圣上)的心灵。
万乘:指帝王,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象征帝王的尊贵身份。
度荒陇:驾临、经过荒芜的田地或山丘。
一顾:一次回眸、一瞥。
凛生风:形容威严庄重,使人感到敬畏,仿佛有风随之而起。
古节:古人坚守的节操、气节。
犹不弃:至今仍然没有被抛弃、遗忘。
今人:当代的人们。
争效忠:争相效仿,表现出忠诚之心。

翻译

汉高祖思念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晋朝将领驻守在弘农。
率军入蜀展开深远谋略,成功平定吴地成就大业。
尽管与浑氏意见不合,但归附于皓时展现出真正的英勇气概。
其孤独的功绩沉寂千年,流传的美名深深触动圣心。
帝王驾临荒凉之地,一瞥之间威风凛凛。
古人坚守的节操至今未弃,激励着当代人争相效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过王浚墓》。诗中通过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赞美,以及对忠诚品质的肯定。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两句开篇即引入历史背景,将听众带入古代的辉煌时刻。汉王指的是西汉初年刘邦的故事,而晋将则是指三国时期晋国的名将,这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象征着英雄气概和勇武。

"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进一步描绘了这些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入蜒指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前进入四川(蜀地)的策略,而平吴则是东吴被晋所灭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著名记载。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一句中,“与浑”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人物与王浚之间的不和,而“归皓”则是指王浚最终回归朝廷,显示了他坚守节操、忠诚于国家的品质。

"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表达的是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虽然孤独,却能流传千年,令人敬仰。其中“孤绩”指的是他们卓尔不群的成就,而“流名感圣衷”则是说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能够感动后世的人心。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描绘了英雄人物行军打仗的情景,显示出他们的英勇与威武。这里,“万乘”指的是成千上万的兵力,而“一顾凛生风”则是形容英雄的一举手、一投足,就能带起强烈的风暴。

"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节操的赞美,以及希望后世能够继承这种忠诚品质。这里,“古节”指的是古代那些崇高的情操和原则,而“今人争效忠”则是说现今的人们应当效仿这些古人的忠诚。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回顾,展示了诗人对英雄气概、忠诚品质的深刻赞美,以及对这种精神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