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阻雪二首
柳条捶雪枝枝重,衣带缘愁故故宽。
客路何时无跋涉?世情随处有艰难。
濮州城外临清县,今夜留船得梦安。
一片雪飞寒较多,即看漫地却如何?竞传暖体须燕玉,谁肯停杯慰楚娥?直北大风山欲倒,江南无冻水生罗。
临清不是长安道,时听凌空响王轲。
词语解释
跋涉的意思:[释义](动)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构成]并列式:跋+涉...
不是的意思:◎ 不是 bù shì(1) [mistake;faul]∶错误;过失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2) [be not]∶否定判断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长安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楚娥的意思:指 巫山 神女。 清 吴伟业 《赠武林李笠翁》诗:“江湖笑傲夸 齐 赘,云雨荒唐忆 楚 娥。”...
大风的意思:◎ 大风 dàfēng(1) [gale;strong wind](2) 强气流;特指速度每小时为32—63英里的风(3) 比和风强的气流,指每小时50—102公里的气流,相当于蒲福风级7—10级◎ 大风 dàfēng[leprosy] 麻风病可以已(止,治愈)大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风山的意思:(1).谓如风吹山。《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扬袂风山,举袖阴泽。” 张铣 注:“言侍从众,扬其衣袂,动山上草木,如风吹山也。举袖则蔽川泽,乃成其阴矣。”(2).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有穴,风从中出,故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 风山 之首方高三百里,风穴如电突深三十里,春风自此出也。”(3).山名。在今 山西省 吉县 附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水 南逕 北屈县 故城西,西四十里有 风山 ,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故故的意思:(1).屡屡;常常。 唐 杜甫 《月》诗之三:“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仇兆鳌 注:“故故,犹云屡屡。”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时时伤往事,故故寄新篇。”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一:“却下珠帘故故羞,浪持银蜡照梳头。”(2).故意;特意。 宋 徐铉 《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诗:“别念纷纷起,寒更故故迟。”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七三:“衔雏燕子浑无赖,眼见人瞋故故飞。”(3).象声词。鸟鸣声。 唐 白居易 《人定》诗:“谁定教鸚鵡,故故语相惊。” 宋 陆游 《晚起》诗...
海气的意思:(1).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汉书·武帝纪》:“朕巡 荆 扬 ,辑 江 淮 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 。” 唐 张子容 《永嘉即事寄赣县袁少府瓘》诗:“海气朝成雨,江天晚作霞。”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景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清 周亮工 《钱塘江示王古直》诗:“海气喷江折, 吴 山搅 越 青。”(2).海上蜃气。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唐 骆宾王 《蓬莱镇》诗:“野楼疑海气,白鷺似江涛。”参见“ 海...
何时的意思:(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艰难的意思:[释义](形)困难。 [构成]并列式:艰+难 [例句]艰难地生活。(作状语)行动艰难。(作谓语)[同义]困苦、艰苦、困难[反义]容易...
江南的意思:◎ 江南 jiāngnán(1)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2)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泛指长江以南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客路的意思:(1).指外乡的路。 唐 皇甫冉 《赴李少府庄失路》诗:“月照烟花迷客路,苍苍何处是 伊川 ?”(2).指旅途。 唐 戴叔伦 《江干》诗:“予生何濩落,客路转辛勤。杨柳牵愁思,和春上翠裙。”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之三:“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 李陵 。” 元 方回 《江行大雨水涨》诗:“客路由来但喜晴,山湥何况舟更行。” 明 徐熥 《寄弟》诗:“春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
空响的意思:指空谷的回声。 元 张翥 《范宽山水》诗:“僕夫相呼巖壑间,空响譍人作人语。”...
凌空的意思:◎ 凌空 língkōng(1) [high up in the air]∶高架在空中铁路桥凌空架在两山之间(2) [across the sky; soar aloft; tower aloft]∶从天空通过飞机凌空而过(3) [rise high into the air]∶高升到天空,耸立空中...
柳条的意思:◎ 柳条 liǔtiáo[wicker;osier;willow branch] 编织筐、包、篮子等用的柳树柔软的枝条柳条包...
南无的意思:◎ 南无 nāmó[梵namas] 佛学用语又作南牟。佛教徒称合掌稽首为“南无”,并常用来加在佛名、菩萨名或经典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一种尊敬...
排空的意思:◎ 排空 páikōng[go up to sky] 冲向天空,高升到天空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如何的意思:[释义](代)怎么,怎么样。 [构成]动宾式:如|何 [例句]近况如何?|此事如何办理?(作状语)...
时听的意思:时人的视听。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虽其言鄙野,足以备於用。然而闕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凡典雅之诗,皆不合时听。”...
世情的意思:[释义](名)社会上的情况,人情。 [构成]偏正式:世(情 [例句]不懂世情。(作宾语)...
谁肯的意思:哪里会。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丑白]不游赏,只怕消瘦了你。[贴唱]把花貌,谁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只道 刘三 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 汉高祖 。”...
随处的意思:[释义](副)不拘什么地方,到处。 [构成]偏正式:随(处 [例句]新的教师住宅楼随处可见。(作状语)[同义]随地...
停杯的意思:谓停止饮酒。 三国 魏 曹丕 《秋胡行》之二:“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隋 杨素 《赠薛内史》诗:“横琴还独坐,停杯遂待君。” 唐 白居易 《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舟上》诗:“停杯看柳色,各忆故园春。”...
雪枝的意思:(1).粘结着雪的树枝。 唐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诗:“待勒 燕然 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唐 无可 《寄兴善寺崔律师》诗:“幽石丛圭片,孤松动雪枝。”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蜿蜒转折的长车沿着湖边经四十多个山洞,拂掠雪枝,映漾冰影。”(2).遍开白花的树枝。 唐 徐凝 《玩花》诗之一:“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
燕玉的意思:如玉的 燕 地美女。亦泛指美女。 唐 杜甫 《独坐》诗之一:“煖老须 燕 玉,充饥忆 楚 萍。” 仇兆鳌 注:“旧注:古诗:‘ 燕 赵 多佳人,美者颜如玉。’须 燕 玉,所谓八十非人不暖也。”一说,指 杨伯雍 种玉事。 伯雍 种玉之 无终山 为古 燕 地,故称美玉为“燕玉”。 钱谦益 笺注:“ 顾大韶 曰: 燕 玉,正用玉田种玉事也。按《搜神记》: 伯雍 葬父母於 无终山 ,有人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 北平 徐氏 有女, 伯雍 求之,要以白璧一双。 伯雍 至玉田,求得五双, 徐氏 妻之。在 北...
衣带的意思:(1).束衣的带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南史·何敬容传》:“ 武帝 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尝有侍臣衣带卷摺,帝怒曰:‘卿衣带如绳,欲何所缚?’” 宋 柳永 《凤栖梧》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和带钩》:“依照当时审美观点或个人爱好,把这些材料、颜色、形状不同的珠子,搭配作成无一定形式的珠串,系在衣带间,更加显得美丽无比。”(2).衣与带。亦代称衣着,装束。《管子·弟子职》:“夙兴夜寐,衣带必饰。”(3)...
一片的意思:(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直北的意思:正北。《史记·封禅书》:“ 汉文帝 出 长安门 若见五人於道北,遂因其直北立 五帝坛 ,祠以五牢具。”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诗:“云白山青万餘里,愁看直北是 长安 。” 宋 苏庠 《菩萨蛮·宜兴作》词:“荒坡垂斗柄,直北乡山近。”...
长安道的意思:汉 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 长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 南朝 陈后主 、 徐陵 和 唐 代 韦应物 、 白居易 等均写有此曲。句式长短错落不一。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