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硎山麓逢杨君谦
明 · 沈周
林溪相值夕阳边,迹似无官意有仙。
高笠冒云宜我画,小词磨石信僧镌。
山逢佳处肩随轿,眼落閒时袖出编。
随后担夫亦殊俗,花筐酒榼两头县。
高笠冒云宜我画,小词磨石信僧镌。
山逢佳处肩随轿,眼落閒时袖出编。
随后担夫亦殊俗,花筐酒榼两头县。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支硎山麓逢杨君谦》描绘了一幅闲适的山行图景。首句“林溪相值夕阳边”,以傍晚时分的自然环境起笔,营造出宁静而诗意的氛围。诗人与友人杨君谦在山间溪流旁相遇,他们的踪迹虽然像无官之人,但透露出超脱世俗的仙风道骨。
“高笠冒云宜我画”描绘了杨君谦头戴高高的斗笠,仿佛融入了云雾之中,这样的形象非常适合入画,展现出他的隐逸之姿。接下来,“小词磨石信僧镌”暗示他们可能在石头上刻诗,表现出文人墨客的雅兴和僧侣的禅意。
“山逢佳处肩随轿,眼落閒时袖出编”进一步描绘了他们在山中游历的惬意,遇到美景便乘坐简易的轿子,闲暇时则取出编纂的书籍,享受着读书的乐趣。最后一句“随后担夫亦殊俗,花筐酒榼两头县”,以挑夫肩扛花筐和酒榼的形象,增添了生活气息,显示即使是普通的担夫,也与他们所追求的闲适生活格调相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支硎山麓的相遇与游历,体现了他们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