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墨亭
宋 · 苏轼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瘗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阴:古代地名,指浙江绍兴。换鹅经:典故,指王羲之与道士换鹅求得书法的故事。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瘗鹤铭》:六朝碑刻,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横溢,被称为‘诗仙’。
风流太守:形容郡守有文采、风雅。
玉蕊:比喻文章或书法的优美。
银钩:形容书法笔画流畅,如银色钩勒。
临池:古人常在水池边练习书法。
沉冥:此处指深入沉思,沉浸于艺术之中。
翻译
在山阴未能见到那交换鹅的典故,只有京口流传着《瘗鹤铭》的传说。潇洒的谪仙人来到这里做郡守,风流的太守为此修建了亭子。
两篇文章如玉蕊般清新,刚被尘埃洗净,字迹依然清晰如银钩。
我长久地临摹池边却无所收获,希望能一睹这些遗世书法,让心灵得到沉静。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宝墨亭》。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渴望。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瘗鹤铭》。"
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书法典籍的追念与遗憾。"山阴"和"京口"都是地名,分别指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临沂山阴和他的书法作品《瘗鹤铭》流传的地方。"换鹅经"出自一个古老的故事,意在比喻书法艺术的珍贵。苏轼通过这些字眼,表达了他对古代书法典范不复存在的感慨。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这两句则是作者对自己的时代和环境所做的描绘。"潇洒谪仙"形容苏轼本人在文学上的造诣,而"风流太守"则可能指的是当地的太守(地方官员),他因为欣赏书法艺术而建造了宝墨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这里的"两篇"和"四体"应指的是各种书法作品和不同的书体,如行书、草书等。"玉蕊"与"银钩"都是形容词,用来赞美这些书法作品清新脱俗、笔力雄健。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虽然长时间面对纸墨,却仍旧未能达到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因此他渴望能够快速掌握那些流传至今的古代书法技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苏轼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文学、书画艺术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