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慎独所画寒林竹树图
健笔清真如宿昔,满林烟月对黄昏。
鉴赏
这首明代虞堪的《题陈慎独所画寒林竹树图》描绘了一幅深沉而感伤的画面。诗人以"为嗟玉树埋黄土"起句,表达了对画中被埋没的玉树(可能象征着美好或珍贵的事物)的惋惜,犹如哀叹其遭遇不幸。接下来的"见画题诗即断魂",通过题诗这一行为,传达出诗人看到画作时内心深处的哀愁,仿佛被画中的情感所触动,灵魂为之震动。
"健笔清真如宿昔"一句,赞美画家陈慎独的技艺高超,笔触生动,画面保持着清新真实的风格,仿佛回到了往昔的美好时光。最后,"满林烟月对黄昏"描绘了画中寒林在黄昏时分的宁静氛围,烟雾缭绕,月色朦胧,增添了画面的诗意和凄美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对画作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与画家之间对艺术的共鸣,以及对逝去美好的深深怀念。
词语解释
断魂的意思:◎ 断魂 duànhún[be overwhelmed with sorrow or joy;feel like a lost soul] 灵魂从肉体离散,指爱得很深或十分苦恼、哀伤看山欲断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 杜牧《清明》...
画题的意思:(1).在文书上签字,表示认可。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画题判行》:“今外省官行事曰判行,朝内官奏事曰画题。画题者,即著押之谓。”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康熙 五十一年, 通州 增置仓厫,科臣奏请开捐,下内阁九卿议。惟 安溪 李文贞公 及 太仓 相国 王掞 ,皆不画题。”参见“ 画诺 ”。(2).画的标题。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附上 俄 意 木刻各两种,请制图,制毕并原本交下,当译画题。”...
黄土的意思:[释义](名)砂粒、黏土和少量方解石的混合物,浅黄色或黄褐色,用手搓捻容易成粉末,土质较肥沃。我国西北部是世界有名的黄土地带,土层厚度可达二三百米。 [构成]偏正式:黄(土 [例句]黄土高原。(作定语)地里到处是黄土。(作宾语)...
黄昏的意思:[释义](名)傍晚,日落以后星出以前的时候。 [构成]偏正式:黄(昏 [例句]黄昏时分;百鸟归巢。(作定语)[同义]傍晚[反义]拂晓、黎明、破晓...
健笔的意思:雄健的笔,谓善于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 南朝 陈 徐陵 《让五兵尚书表》:“虽復 陈琳 健笔,未尽愚怀。”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宋 朱熹 《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追次元韵偶成》之一:“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一》:“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 哀 棃,快如 并 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马茂元 《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 姚鼐 虽每每自恨才短,无雄文健笔,然而他的散文,却能温润清深,自成体...
清真的意思:[释义](形)伊斯兰教的。 [构成]偏正式:清〔真 [例句]清真寺。(作定语)...
宿昔的意思:◎ 宿昔 sùxī(1) [in the past]∶从前;往常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唐·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2) [in a short period]∶指很短的时间宿昔而死(3) [usually]∶一向;向来...
题诗的意思:(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玉树的意思:(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唐 李白 《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金 元好问 《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2).用珍宝制作的树。《汉武故事》:“上( 汉武帝 )於是於宫外起 神明殿 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 甘泉宫 里,玉树一丛, 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 宋 欧阳修 《汉宫》诗:“玉树人间老,珊瑚海底生。” 宁调元 《偶成》诗:“铜驼寂寂迷衰草,玉树依依恋夕...
真如的意思: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