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母陈太恭人八十一冥寿
清末民国初 · 郑国藩
庄叟戏作齐物论,彭夭殇寿滋疑问。
由来有质难久存,修短畴能分尺寸。
世俗纷纷重引年,寿母先传鲁颂篇。
舞綵介眉争继起,驻颜孰是大罗仙。
吾谓阴阳同一理,山丘华屋难异视。
事亡如存孝子心,岂必古来真无死。
张君五云今达者,手捧桃觞称庆下。
祝哽祝噎似生前,一曲南陔春无价。
忆昔封翁弃养时,簉室霜寒鬓未丝。
画荻自传义方教,文苑循吏有初基。
自古艳传三不朽,没世无称圣所丑。
死而犹有不死存,便是人间最上寿。
君不见孟母三迁子学成,千秋庙享尚馀荣。
恒河沙数巾帼在,身后谁复识姓名。
由来有质难久存,修短畴能分尺寸。
世俗纷纷重引年,寿母先传鲁颂篇。
舞綵介眉争继起,驻颜孰是大罗仙。
吾谓阴阳同一理,山丘华屋难异视。
事亡如存孝子心,岂必古来真无死。
张君五云今达者,手捧桃觞称庆下。
祝哽祝噎似生前,一曲南陔春无价。
忆昔封翁弃养时,簉室霜寒鬓未丝。
画荻自传义方教,文苑循吏有初基。
自古艳传三不朽,没世无称圣所丑。
死而犹有不死存,便是人间最上寿。
君不见孟母三迁子学成,千秋庙享尚馀荣。
恒河沙数巾帼在,身后谁复识姓名。
鉴赏
这首诗《题张母陈太恭人八十一冥寿》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郑国藩所作,是对张母陈太恭人生辰的颂扬与祝福。诗中融合了道家的齐物论思想,探讨生死、寿命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和对孝道的推崇。
首句“庄叟戏作齐物论”引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提出生命与死亡、长寿与短命之间的相对性,强调了生命的本质在于其存在的过程而非结果。接着,“彭夭殇寿滋疑问”则进一步探讨了生命长度的不确定性,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由来有质难久存,修短畴能分尺寸”指出生命之质难以长久保存,寿命的长短难以精确衡量,体现了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随后,“世俗纷纷重引年,寿母先传鲁颂篇”则赞美了长寿母亲的先例,通过引用鲁颂篇章,表达了对长寿母亲的敬仰之情。
“舞綵介眉争继起,驻颜孰是大罗仙”描绘了庆祝母亲寿辰的热闹场景,以及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接下来,“吾谓阴阳同一理,山丘华屋难异视”则提出了阴阳和谐统一的观点,认为无论身处高山还是平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都是相同的。
“事亡如存孝子心,岂必古来真无死”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即使亲人已逝,孝子之心仍应如生前一般,不必过分执着于生死之别。最后,“君不见孟母三迁子学成,千秋庙享尚馀荣”以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说明了后世对先贤的纪念与尊崇,即使在死后也能留下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长寿、孝道、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先贤事迹的缅怀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