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山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心识回峦外,沿溪曲径深。
云烟开绿亩,金碧动青林。
香篆迎风入,钟声过鸟寻。
萧清初觉好,风雨更幽岑。
读书云外迹,梵刹劫前宫。
蕴藉清歌日,萧条夕磬中。
古今藏客泪,勋业寄真空。
牛首虚天阙,何因卧懒融。
云烟开绿亩,金碧动青林。
香篆迎风入,钟声过鸟寻。
萧清初觉好,风雨更幽岑。
读书云外迹,梵刹劫前宫。
蕴藉清歌日,萧条夕磬中。
古今藏客泪,勋业寄真空。
牛首虚天阙,何因卧懒融。
鉴赏
这首诗《伊山》由唐代诗人张祜所作,通过晋代的历史典故与伊山的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意境。
首句“晋代衣冠梦一场”,以“衣冠”象征士大夫阶层,暗示晋代的繁华与辉煌已成过去,如同梦境般虚幻。这种历史的沧桑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次句“精蓝往是读书堂”,转而描述伊山上的寺庙曾是文人墨客读书学习的地方,将历史的痕迹与文化传承巧妙融合,展现出伊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着,“桓伊曾弄柯亭笛”,提到晋代名士桓伊在伊山吹奏笛子的故事,进一步丰富了伊山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借桓伊的高雅形象,赞美了伊山的清幽与高洁。
最后一句“吹落梅花万点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桓伊的笛声悠扬,仿佛能吹落满树梅花,香气四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寓意着文化的深远影响和精神的高洁,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深厚的文化韵味。
整首诗通过晋代的历史故事与伊山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既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又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敬仰,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