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关
忘言客难将谁设,避地车尘亦自稀。
蝉寂松风还易听,雀惊荷露定难依。
朝来争席犹相笑,却信人间事转非。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皇甫濂的《启关》描绘了作者在长期斋戒生活中的一段宁静时光。首句“长日斋心解息机”表达了诗人对日常俗务的放下和内心的清净,仿佛连日子都变得悠长而从容。接着,“聊堪经月掩衡扉”写出了诗人闭门独处,远离尘世喧嚣的状态,心境淡泊。
“忘言客难将谁设”暗示了诗人与世无争,即使有来访者也难以引起他的交谈兴趣,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孤寂。而“避地车尘亦自稀”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远离尘嚣,车马喧嚣之景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稀少。
“蝉寂松风还易听,雀惊荷露定难依”通过蝉鸣和松风的寂静,以及鸟雀对荷露的惊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自然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对清静生活的喜爱和对纷扰世事的疏离。
最后两句“朝来争席犹相笑,却信人间事转非”以早晨的场景收尾,描绘了诗人清晨时分看到鸟儿们在草地上嬉戏,它们似乎并不理解人间的纷争,这让他深感世间人事的无常和复杂,从而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寓含着对人世浮沉的深刻反思。
词语解释
避地的意思:亦作“ 避墬 ”。1.谓迁地以避灾祸。《汉书·叙传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楼烦 ,致马牛羊数千羣。”《汉书·叙传上》:“﹝ 班彪 ﹞知 隗嚣 终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后汉书·东夷传·濊》:“ 汉 初大乱, 燕 、 齐 、 赵 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初, 粲 与族兄 凯 避地 荆州 ,依 刘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后录·东海集序》:“自丧乱后,友人挈家避地。”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尝避地至吾郡,交几社诸人。...
长日的意思:(1).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郑玄 注:“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长也。” 孔颖达 疏:“迎长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意以二月建卯,春分后日长,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长日之将至。” 北周 庾信 《周圆丘歌》之八:“乘长日,坏蛰户。” 倪璠 注:“又按《月令》‘仲夏’云:‘是月也,日长至。’《正义》曰:‘长至者,谓此月之时日长之至极。太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长至也。’”一说指冬至。《孔子家语·郊问》:“郊之祭...
朝来的意思: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车尘的意思:(1).车行扬起的尘埃。喻奔走的辛苦。 唐 温庭筠 《秋日》诗:“天籟思林岭,车尘倦都邑。” 清 顾彩 《梅花驿》诗:“马跡车尘暗陌头,遥看古驛入南州。”(2).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唐 罗隐 《偶兴》诗:“逐队随行二十春, 曲江 池畔避车尘。如今赢得将衰老,闲看人间得意人。” 宋 苏轼 《与颍州运使刘昱启》:“暂屈外臺之寄,一苏右辅之民。日望车尘,按临封部。”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四:“匍匐车尘下,腰间玉鹿卢。”...
经月的意思:指太阴历月亮经历一次朔望的标准时间;整月。《周髀算经》卷下:“术曰:置经月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后汉书·献帝纪》:“是岁, 长沙 有人死经月復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 徐登 ﹞惟喜饮醇酎,经月不一粒食,殊不知书。”《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苏老泉 见 安石 衣服垢敝,经月不洗面,以为不近人情,作《辨奸论》以刺之。”...
客难的意思:宾客的问难。亦为文体名。假设客人向自己诘问而进行答辩以申述己见的一种文体。始于 汉 东方朔 的《答客难》。事见《汉书·东方朔传》:“﹝ 朔 上书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朔 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对问以来, 东方朔 效而广之,名为《客难》,託古慰志,疏而有辨。”对问,指 宋玉 《对楚王问》。《北史·文苑传·樊逊》:“ 逊 尝服 东方朔 之言,‘陆沉世俗,避世 金马 ’,遂借 陆沉公子 为主人,拟《客难》,制《客诲》以自广。” 宋 张耒 ...
人间的意思:[释义](名)人类社会。 [构成]偏正式:人(间 [例句]人间乐园。(作定语)[反义]天上...
松风的意思:(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
忘言的意思:(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息机的意思:(1).息灭机心。《楞严经》卷六:“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五:“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君子知命,达人息机。” 明 唐顺之 《罗君八十寿序》:“及其晚年,息机以归老,萧然一室,若不知有门外事者。”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十八:“千里行程暂息机,江山依旧境全非。”(2).停止机械运转。 宋 梅尧臣 《陪观新水硙》诗:“激射聊因势,回环岂息机。”...
信人的意思:(1).诚实的人。《孟子·尽心下》:“ 浩生不害 问曰:‘ 乐正子 何人也?’ 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 唐 房千里 《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2).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 ,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
心解的意思:心中领会。《礼记·学记》“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汉 郑玄 注:“学不心解,则忘之易。”《隋书·经籍志一》:“陵夷至於近代,去正转疎,无復师资之法。学不心解,专以浮华相尚。”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书》:“是以古之圣人,终其身於问学之场焉,讲习讨论,心解力行,以至於寝食俱废者,为淡也。”...
斋心的意思:祛除杂念,使心神凝寂。《列子·黄帝》:“退而閒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并序》:“有时沐肌濯髮,斋心整衣,屏妻孥,清枕簟,馨鑪以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你们两廊道众,斋心肃立;待我焚香打坐,闭目静观。”...
争席的意思: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郭象 注:“去其夸矜故也。” 成玄英 疏:“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迹同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金 元好问 《上致政冯内翰》诗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 明 高启 《出郊抵东屯》诗之四:“忽逢一田父,舍畊拜路隅。疑我是长官,恠我体貌殊……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