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褒柩得便舟先发四首(其一)
明 · 林光
飞旐嗔人眼,舟师讳莫言。
但求归骨肉,宁复吝行缠。
百岁终同死,他生更结缘。
惟应谢浮世,父子见重泉。
但求归骨肉,宁复吝行缠。
百岁终同死,他生更结缘。
惟应谢浮世,父子见重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亲人离世后,遗体运送过程中的哀伤与对未来的感慨。首句“飞旐嗔人眼”,以旐(古代丧葬时所用的旗帜)的快速移动,形象地表达了逝者离世的迅速与不可逆转,同时暗示了亲友内心的悲痛与不舍。接着,“舟师讳莫言”则点出了运送遗体的船夫在这样的时刻保持沉默,可能是为了避免增加悲伤气氛,也可能是内心深处对逝者的哀悼。
“但求归骨肉,宁复吝行缠。”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归家的渴望,以及对丧葬用品(行缠,指丧服或丧葬用品)的不计较,体现了对逝者最后安息的重视和对亲情的深厚情感。
“百岁终同死,他生更结缘。”诗人在此处探讨了生死轮回的主题,认为人的一生最终都会走向死亡,而未来的生命中,或许会有新的缘分等待着每一个人,表达了对生命循环的理解和对来世的期待。
“惟应谢浮世,父子见重泉。”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尘世的告别,以及对父子间深厚情感的珍视,即使在另一个世界,父子间的爱也不会消逝,体现了对亲情的永恒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生命、死亡及亲情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