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求道人
宋 · 朱槔
天工愦愦春无力,桃李颦心少颜色。
梦中矫首望三山,我是东南未归客。
岩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规。
遥知草木代说法,岂是画饼随儿嬉。
此身分不过朝市,何日相从拂衣袂。
岂容陶令载白莲,会作郑虔书落柿。
梦中矫首望三山,我是东南未归客。
岩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规。
遥知草木代说法,岂是画饼随儿嬉。
此身分不过朝市,何日相从拂衣袂。
岂容陶令载白莲,会作郑虔书落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工:自然之力。愦愦:疲惫、无力。
桃李:比喻美女或春天的花朵。
矫首:抬头。
东南未归客:指诗人自己尚未回到故乡。
岩壑:山川沟壑。
相思:深深的思念。
画饼:比喻空想中的事物。
朝市:指尘世、世俗社会。
拂衣袂:形容远离尘世、归隐。
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郑虔:唐代画家,以书法和绘画闻名。
书落柿:在落下的柿子上书写,象征创作或寄托情感。
翻译
春天的自然之力显得疲惫,桃花李花也失去了往常的鲜艳。在梦中我抬头看向远方的三座山,我依然是未能回归东南的旅人。
在山川沟壑间游历的朋友姓支,思念之情如江月般弯弯曲曲。
我预感到花草树木也在传达着某种信息,难道只是空想中的美事供孩子们玩耍?
我的生活局限于尘世,不知何时能与你一同远离尘嚣。
怎能允许自己像陶渊明那样载满白莲,或许我会像郑虔那样在落柿上书写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槔所作,名为《次韵寄求道人》。诗中透露出诗人的怀念与无奈。
“天工愦愦春无力,桃李颦心少颜色。”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并非温暖而是缺乏生机,桃花和李花都没有充足的颜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郁。
“梦中矫首望三山,我是东南未归客。” 诗人在梦中仰望着远方的三山(可能指道教的仙境),自称为未归的客人,表达了对遥远地方或精神家园的向往和不甘心中的隔绝感。
“岩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规。” 这里写到与姓支的人在岩壑之间交往,相思的意绪如同江上的明月,但这份情感尚未完全成熟或表达。
“遥知草木代说法,岂是画饼随儿嬉。” 诗人似乎知道远方的草木也能传递某种道理,但这种比喻却又像是儿童间互相追逐的游戏,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带有无奈和讽刺。
“此身分不过朝市,何日相从拂衣袂。” 诗人的身体似乎只能在朝市之间徘徊,不知何时能与朋友一同清洁衣物,隐含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岂容陶令载白莲,会作郑虔书落柿。” 这里提到的“陶令”可能是指陶渊明,“郑虔”则是一位擅长书法的人物。诗人似乎在询问是否能够像陶渊明一样乘着荷叶(白莲)漂泊,或者能否如同郑虔那样书写落柿的诗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通过文学艺术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充满了对远方美好世界的憧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