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易公仙南赴浙江署即次留别原韵(其三)
清 · 李锴
几年拾栗从狙公,习隐徐无事迹同。
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
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
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
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
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
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的《送别易公仙南赴浙江署即次留别原韵(其三)》。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几年拾栗从狙公,习隐徐无事迹同。”以“狙公”比喻友人,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的生活经历,如同猴子之于老者,彼此相依相伴。同时,“习隐”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认同,暗含着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
颔联“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运用了“鹤书”这一典故,象征着友人的才华与高尚品德,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惋惜。而“橘树不分丛”则寓意着友情的深厚与不可分割,即使分别,也如同橘树般紧密相连。
颈联“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景象,芳草萋萋,春江水涨,满载着离愁别绪。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
尾联“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鼓励与祝福,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提醒友人在前行的路上要小心谨慎,就像在夕阳下飞行的蓬草,既要勇敢追逐梦想,也要注意安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未来期许的表达,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