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颂(其八)
宋 · 释文准
晡时申,由来大道绝疏亲。
阳和九月百花发,须信壶中别有春。
阳和九月百花发,须信壶中别有春。
鉴赏
这首《十二时颂(其八)》由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大师所作,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佛学思想。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对人生、智慧与解脱的思考。
首句“日入酉,虚幻声音终不久”,以日落酉时为背景,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现实世界的短暂。这里的“虚幻声音”可能指的是世间的喧嚣与浮华,暗示这些声音终将消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接着,“禅悦珍羞尚不餐,谁能更饮无明酒”,进一步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禅悦,即禅定中的喜悦,是内心平静与满足的状态;而“珍羞”则指珍贵的食物,这里用来比喻内心的满足与快乐。诗人提出疑问:“谁能更饮无明酒?”无明酒象征着无知与迷惑,表达了对摆脱无知、追求智慧的渴望。
“没可抛,无物守,荡荡逍遥不曾有”,这几句诗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没有可以抛弃的事物,也没有需要守护的东西,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真谛。这里强调了心灵的解放,不受物质与世俗的束缚。
最后,“纵你多闻达古今,也是痴狂外边走”,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即使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也可能只是在追逐外在的名利与虚荣,而真正的智慧与解脱往往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觉悟。这句话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不应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应深入内心,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智慧的追求以及解脱的境界,展现了宝志大师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