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拟古四十一首(其三十七)赏析

拟古四十一首(其三十七)

明 · 薛瑄
洪荒日已远,文籍日以繁。
华伪灭真实,汗漫迷本源。
左氏已浮誇,战国皆诈言。
班马扬其波,蔚宗助其澜。
继者如猬毛,美恶爱憎间。
谅非董狐笔,尽信诚为难。
谁哉法宣圣,大典垂不刊。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名为《拟古四十一首(其三十七)》。诗中探讨了历史文献与真相之间的关系,以及后世对前人记载的解读与传承问题。

首句“洪荒日已远,文籍日以繁”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文献的累积,暗示着原始的真实信息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模糊。接着,“华伪灭真实,汗漫迷本源”指出华丽的辞藻和虚构的故事可能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使人们迷失于历史的源头。

“左氏已浮誇,战国皆诈言”提到了《左传》等历史著作中的夸张描述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的欺诈言论,强调了历史记载可能存在偏颇和不实之处。随后,“班马扬其波,蔚宗助其澜”指的是班固、司马迁等史家对历史的叙述,进一步扩大了历史记载的波澜,使得后世对历史的理解更加复杂多变。

“继者如猬毛,美恶爱憎间”形象地比喻了后来的史学家们如同刺猬身上的毛发,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情感倾向,使得历史的解读充满了主观色彩。最后,“谅非董狐笔,尽信诚为难”表达了对客观公正历史记录的渴望,认为并非所有的历史记载都能完全信赖,需要谨慎辨别。

“谁哉法宣圣,大典垂不刊”则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愿景,即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像孔子一样,通过公正的法律和道德原则来传播圣贤之道,使历史典籍成为永恒不变的经典。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思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与多样性,以及后世对历史理解的主观性,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学研究的深邃思考和对公正客观历史记录的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