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廿四首(其五)
空山寂寞人声绝,狼虎中间读道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寂的画面。"百尺松杉贴地青",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松树高大而贴近地面,展现出其坚韧的生命力和苍翠的颜色。"布衣衲衲发星星",则通过描绘诗人的朴素装束和斑白的头发,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个在深山之中苦修的隐士。
"空山寂寞人声绝"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只有空旷的山林,没有人间的喧嚣,突显出诗人的孤独与清修生活。"狼虎中间读道经"则是点睛之笔,将主人公置于险恶的环境中,仍然坚持研读佛经,表现出他对信仰的执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寓含了对世俗红尘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词语解释
百尺的意思:(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布衣的意思:[释义](1) (名)布衣服。 (2) (名)〈书〉古时指平民(平民穿布衣)。 [构成]偏正式:布(衣 [例句]现在的人都不穿布衣。(作宾语)布衣百姓。(作定语)...
道经的意思:(1).路过。《后汉书·西域传·于窴国》:“ 元嘉 元年,长史 赵评 在 于窴 病痈死, 评 子迎丧,道经 拘弥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术技名家》:“后復之 杭 ,道经向泊舟处,忽遇先日赠钱之妇。” 清 无名氏 《烬宫遗录》卷下:“宫人道经 承乾宫 ,戏推石狮子以为笑乐。”(2).遵行的准则。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修六则以立道经,一曰中,二曰和,三曰正,四曰公,五曰诚,六曰通。”(3).道家或道教的经典。《南史·顾欢传》:“案道经之作,著自 西周 ;佛经之来,始乎 东汉 。”《...
虎中的意思:古代射礼用具名。刻木为伏虎形,凿其背为口,行射礼时纳筭筹于其中,用以记数。中,盛算筹之器。《仪礼·乡射礼》:“君射……於竟,则虎中、龙旜。” 郑玄 注:“於竟,谓与邻国君射也。”...
寂寞的意思:[释义](1) (形)孤单冷清。 (2) (形)清静;寂静。 [构成]并列式:寂+寞 [例句]晚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真是很寂寞。(作谓语)寂寞的原野。(作定语)...
空山的意思: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狼虎的意思:(1).狼与虎。 汉 焦赣 《易林·大畜之复》:“狼虎结谋,相聚为儔,同嚙牛羊,道絶不通,病我商人。”《说岳全传》第七一回:“来至一个村中,俱是恶狗,形如狼虎一般。”(2).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追逮证验,穷根寻叶,狼虎满路,狴牢充塞。” 唐 温庭筠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鸞皇婴雪刃,狼虎犯云屏。”《三国演义》第二六回:“欲离万丈蛟龙穴,又遇三千狼虎兵。”...
衲衲的意思:濡湿貌。衲,通“ 纳 ”。语本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明 唐寅 《题画》诗之五:“百尺松杉贴地青,布衣衲衲髮星星。”...
人声的意思:[释义](名)人发出的声音。 [构成]偏正式:人(声 [例句]人声太嘈杂了。(作主语)[同音]人生...
贴地的意思:谓贴近地面。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星星的意思:◎ 星星 xīngxing(1) [star] [口]∶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2) [tiny spot]∶细而小的点儿...
中间的意思:◎ 中间 zhōngjiān(1) [centre;middle]∶中心中间突破(2) [between]∶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坐在他们两个中间(3) [among]∶在里面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