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元均
宋 · 石介
君为儒者岂知兵,何事欣随璧马行。
裴度樽前坐韩愈,赵成帐下立荀卿。
御戎谁道全无策,对垒宁妨下一枰。
须信乾坤养不肖,年三十七卧柴荆。
裴度樽前坐韩愈,赵成帐下立荀卿。
御戎谁道全无策,对垒宁妨下一枰。
须信乾坤养不肖,年三十七卧柴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你。儒者:儒家学者。
岂:怎么。
知兵:懂得军事。
何事:为何。
欣:高兴。
璧马:古代的一种骏马。
裴度:历史人物,唐朝宰相。
樽:酒杯。
韩愈:另一位历史人物,唐朝文学家。
荀卿: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御戎:指挥战争。
全无策:没有对策。
对垒:对阵。
下一枰:下棋。
须信:必须相信。
乾坤:天地。
养:养育。
不肖:不成器的人。
柴荆:简陋的住处,代指隐居。
翻译
你身为儒家学者怎会懂得军事?为何高兴地跟随璧马出行。裴度在酒杯前坐着,韩愈在一旁,赵成帐下站着荀卿。
面对战争,谁说没有应对之策?对阵对垒,难道就不能像下棋一样从容。
必须相信,天地间养育了各种人,包括那些不成器的,他三十七岁就隐居山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介的作品,名为《寄元均》。诗中通过对话和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感受。
"君为儒者岂知兵,何事欣随璧马行。" 这两句质疑儒家学者是否懂得军事,而且还乐于追随将军出征。这里的“儒者”可能指代文人或士大夫,他们通常不涉足军事,而“璧马”则象征着高贵和权力。
"裴度樽前坐韩愈,赵成帐下立荀卿。" 这两句描绘了历史上的几位人物在军中饮酒议事的场景,其中裴度、韩愈、赵成、荀卿都是古代有名的人物。此处诗人可能是在通过这些历史人物来强调文人参与军事的重要性。
"御戎谁道全无策,对垒宁妨下一枰。" 这两句表达了在战争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也难免感到束手无策。而“对垒”和“下一枰”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紧张的军事行动。
"须信乾坤养不肖,年三十七卧柴荆。"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情思念。这里“乾坤”比喻天地,“养不肖”可能暗指自己并非英才;而“年三十七卧柴荆”则是表达了诗人在困顿中度过了三十七岁的人生。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战争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士大夫对于军事、命运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的矛盾心理。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参与国家大事的渴望,以及面对残酷现实时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