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弹琴李处士赏析

赠弹琴李处士

唐 · 李山甫
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
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

拼音版原文

qíngzhīshìshǎozhīyīnshìxiānshēngwǎngyòngxīn
shìshàngshícénghǎo

rénqiángèngzhānjīn
zhìshēnshēngqiǎoyuèěrníngzhèngwèiyín

sānchǐjiāotóngtiáo线xiànshīkuàngliǎngshěnshěn

注释

情知:深知。
此事:这样的事情。
少知音:知音难觅。
自是:正是。
先生:先生您。
枉用心:白白费心。
世上:世间。
几时:何时。
曾:曾经。
好古:喜好古代风雅。
何必:何必。
更:更进一步。
沾襟:显露伤感。
致身:修身养性。
不似:不像。
笙竽:笙笛。
巧:巧妙。
悦耳:取悦耳朵。
宁如:哪能比得上。
郑卫淫:郑卫之靡靡之音。
三尺焦桐:那把三尺焦桐。
七条线:只有七根弦。
子期:子期(钟子期)。
师旷:师旷(春秋时期乐师)。
两沈沈:两位都深沉专注。

翻译

深知这样的事情知音难觅,先生您却白白费心。
世间何时曾有人真正喜好古代风雅,何必在人前显露伤感呢。
修身养性不像笙笛般巧妙取悦,音乐之美哪能比得上郑卫之靡靡之音。
那把三尺焦桐只有七根弦,子期和师旷两位大师都深沉专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山甫的《赠弹琴李处士》,从内容上看,诗中表达了对知音难求和个人才艺不为世人所识的感慨。首句“情知此事少知音”便点出了这种孤独与无奈,接着“自是先生枉用心”则表明诗人认为即使有才华,如果没有人赏识也是白费。

中间两句“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显示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则是说自己虽然没有那些能在人前展现才华的器乐之术,但自己的音乐追求更为高洁,不愿沾染世俗。

最后两句“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沈沈”中,“三尺焦桐”指的是古琴,"七条线"则是古琴上的琴弦。"子期师旷两沈沈"可能是在提及古代的音乐家,用以比喻自己对音乐的深沉与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才能的自我肯定和对世俗评价的超然,表达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