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送玄静先生赴金坛
唐 · 李隆基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注释
紫府:紫色仙境。烟霞:云雾缭绕。
士:隐士。
玄宗:唐朝皇帝唐玄宗。
道德师:道德修养的导师。
万籁:万物的声音。
合:融合。
九仙:传说中的仙人。
期:期望。
绝俗:超凡脱俗。
遗尘境:远离尘世。
济时:救济时世。
玉洞:道教的仙境。
瑶墀:宫殿的台阶。
茅岭:地名,可能指道教圣地。
金坛:道教活动场所。
阴宫:阴间宫殿。
阳观:阳世庙宇。
双璧:象征珍贵的事物。
五芝:道教传说中的五种仙草。
真灵:神仙之灵。
鸾鹤:神话中的仙鸟。
翻译
紫色仙境的隐士,玄宗时期的道德导师。内心与万物和谐共鸣,志向与九位仙人相约。
超脱世俗,远离尘埃,与志同道合者共济天下。
寻访经典,在玉洞游历,传播教诲至神圣之地。
追踪茅岭的遗迹,前往遥远的金坛,思绪飘向远方。
阴间的宫殿仍记得春天的往事,阳世的观宇更新着神祠。
怀念那埋藏的双璧,长久期盼采集仙草五芝。
如果真灵能相遇,我期待鸾鹤降临此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隆基的作品,名为《送玄静先生赴金坛》。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道德高深、修为超凡的玄静先生的崇敬和不舍。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开篇即描绘玄静先生神游紫府,道法高深,与众不同。他心怀大志,愿与仙人为伍,追求超脱尘世的境界。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玄静先生超越了凡人的尘境,与众人共享道法之乐,他在玉洞中研读仙经,在瑶台上传授道术。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诗人追忆玄静先生在茅岭留下的足迹,而今他要去往金坛,心中怀念那片神秘的土地。阴宫和阳观分别象征着道法修炼的不同阶段和境界。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诗人表达了对玄静先生的深切思念,如同埋藏宝璧一般珍贵。同时也希望能够像采集仙草一样,得到玄静先生的指点和启迪。如果真灵能够相遇,那将是多么荣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道法修炼的描述,展现了玄静先生的高洁品格和深厚学问,以及诗人自己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