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七日入夜北风大作连两日夜方止
明 · 殷奎
黑风怒捲长淮急,白浪掀空如壁立。
天纲欲解日月摇,地轴愁翻山岳泣。
大鳅失穴无处藏,小龙跳渊不敢蛰。
长艘巨筏纵复横,走碇摧樯危以岌。
此时坐我运甓船,胃倒肠翻几绝粒。
戽水闻声悸未平,踏冰失足嗟何及。
吾闻君子不乘危,遗体葆藏逾什袭。
奎兮汝独非人子,忍使身从鱼濈濈。
屈指初终三日交,痛定思之久呜唈。
作诗为戒示儿曹,十月九日山阳邑。
天纲欲解日月摇,地轴愁翻山岳泣。
大鳅失穴无处藏,小龙跳渊不敢蛰。
长艘巨筏纵复横,走碇摧樯危以岌。
此时坐我运甓船,胃倒肠翻几绝粒。
戽水闻声悸未平,踏冰失足嗟何及。
吾闻君子不乘危,遗体葆藏逾什袭。
奎兮汝独非人子,忍使身从鱼濈濈。
屈指初终三日交,痛定思之久呜唈。
作诗为戒示儿曹,十月九日山阳邑。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殷奎在十月七日夜晚遭遇猛烈北风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风力之强,以及风对船只、行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白浪比作“如壁立”,形象地描绘出风浪之高峻;同时,通过“天纲欲解日月摇,地轴愁翻山岳泣”这样的句子,进一步渲染了风暴的震撼力,仿佛天地都在颤抖。
诗中还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如“大鳅失穴无处藏,小龙跳渊不敢蛰”,暗示自然界在极端天气面前的无力与恐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在如此恶劣环境下乘坐船只时的不适感,“胃倒肠翻几绝粒”,形象地描绘了身体的反应。
最后,诗人通过“吾闻君子不乘危,遗体葆藏逾什袭”这句话,表达了对勇敢面对危险行为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对自身安全的重视。结尾部分“屈指初终三日交,痛定思之久呜唈。作诗为戒示儿曹,十月九日山阳邑”,表明了诗人创作此诗的目的在于警示后人,避免在类似危险情况下轻率行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细腻描绘,也蕴含了对生命安全的思考和对后代的教诲,是一首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