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桐华烟卷
元 · 郑元祐
桐始华桐花,开向荆溪之水涯。
溪声长绕孝侯庙,桐阴尽覆吴生家。
吴生家藏烧墨法,传自李潘久益嘉。
瓦沟爇膏火,蕴灺穗结葩。
日扫桐花之烟三万石,鬼物守护无疵瑕。
千杵万杵白兔臼,麋鹿捣胶无夜昼。
制成龙香古圭璧,玉刚金精石同寿。
奚老然松松化石,潘痴坐井井裂甃。
二子却扫桐花烟,生也与之谁后先?墨成飞上通明殿,红云一朵捧宫砚。
试之漆黑劳磨研,吴生姓名等潘李,肯让诸蒲先著鞭?
溪声长绕孝侯庙,桐阴尽覆吴生家。
吴生家藏烧墨法,传自李潘久益嘉。
瓦沟爇膏火,蕴灺穗结葩。
日扫桐花之烟三万石,鬼物守护无疵瑕。
千杵万杵白兔臼,麋鹿捣胶无夜昼。
制成龙香古圭璧,玉刚金精石同寿。
奚老然松松化石,潘痴坐井井裂甃。
二子却扫桐花烟,生也与之谁后先?墨成飞上通明殿,红云一朵捧宫砚。
试之漆黑劳磨研,吴生姓名等潘李,肯让诸蒲先著鞭?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题桐华烟卷》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以桐花为引,讲述了一个关于制墨工艺的故事。首句“桐始华桐花”点出季节,桐花盛开,象征着生机与清新。接着,溪水、孝侯庙和吴生之家构成了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暗示了制墨技艺的传承。
诗中提到的“烧墨法”、“李潘”以及“龙香古圭璧”,都是对墨品高雅品质的赞美,展现了制墨工艺的精细和历史积淀。吴生家族的勤奋和专注,通过“千杵万杵”、“白兔臼”、“无夜昼”的描绘得以体现,显示出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执着追求。
最后,墨卷制成后,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如“墨成飞上通明殿”、“红云一朵捧宫砚”,象征着其艺术价值超越了物质层面,升华为精神的寄托。诗人以“吴生姓名等潘李”表达对吴生技艺的认可,同时借“不肯让诸蒲先著鞭”表达了对吴生及其技艺的赞美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又赞扬了制墨艺术的高超和传承者的执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