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遇张玉叔荆漕自潼州易节来言蜀人两载前以制帅相期矣赏析

遇张玉叔荆漕自潼州易节来言蜀人两载前以制帅相期矣

宋 · 袁说友
上愧三朝老,深惭四蜀民。
君恩无语报,世事有前因。
叱驭宁论远,扪参敢爱身。
但思强健日,归计莫因循。

注释

上愧:对自己年华流逝感到愧疚。
三朝:指多个朝代。
深惭:深深自责。
四蜀民:四蜀地区的人民。
君恩:皇上的恩惠。
无语报:无法用言语表达回报。
世事:世间的事情。
前因:因果关系。
叱驭:驾驭马车或指挥。
宁论:岂论,不顾。
扪参:触摸参星,象征探索未知。
爱身:只关心自身。
强健日:身体强壮的日子。
归计:回归故乡的打算。
莫因循:不要拖延。

翻译

我深感愧对三朝的岁月,更羞愧于四蜀的百姓。
无法用言语回报皇上的恩德,世间之事自有其因果循环。
驾车出行不问远近,探索星象岂敢只顾自身安危。
只愿每日都能强健,切勿拖延回归故乡的计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作品,题为《遇张玉叔荆漕自潼州易节来言蜀人两载前以制帅相期矣》。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责任感。首句“上愧三朝老”表明诗人对历任朝廷的感激,自感年迈而未能更好地报效;“深惭四蜀民”则流露出对蜀地百姓的深深愧疚,意识到自己未能满足他们的期待。

“君恩无语报”表达出诗人对于无法直接回报皇恩的无奈,只能默默承受;“世事有前因”暗示了命运和责任的因果关系,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前定的原因。

“叱驭宁论远,扪参敢爱身”这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决心和勇气,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不畏长途跋涉,更不会因为个人安危而退缩。最后,“但思强健日,归计莫因循”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身体尚健之时,果断制定回归计划,不再拖延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深沉的责任感和坚韧的意志,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