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哭内子王华姜(其三)赏析

哭内子王华姜(其三)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炎州虽烟瘴,珍果足娱子。
子慕离支浆,能令颜色美。
可怜未及餐,仓卒归蒿里。
自作翡翠钗,自剪蒲桃绮。
簪服几何时,弃捐箧笥里。
汝生既柔脆,汝病复不已。
水土不相宜,卑湿损年纪。
家贫药饵少,夭枉非天理。
痛酷五中崩,我罪伊何矣。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哭内子王华姜》组诗中的第三首,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

诗中以炎州的烟瘴环境起笔,象征亡妻生前生活的艰难与不易。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依然能够以珍稀的果物来愉悦自己,展现出她的坚韧与乐观。接着,诗人通过“子慕离支浆,能令颜色美”一句,表达了对亡妻美貌与内心的赞美,以及对她美好品质的追忆。

然而,好景不长,美好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可怜未及餐,仓卒归蒿里”。这句诗描绘了亡妻未能享受生活的遗憾,以及突然离世的悲痛。随后,诗人通过“自作翡翠钗,自剪蒲桃绮”等细节,展现了亡妻的独立与才华,以及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创造。

然而,好梦难长久,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的事物最终被遗忘在箧笥里。“汝生既柔脆,汝病复不已”,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亡妻身体状况的担忧与无奈,以及对疾病无情摧残生命的感慨。

最后,“水土不相宜,卑湿损年纪”一句,暗示了环境因素对亡妻健康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思考。面对家贫药饵少的现实,亡妻的生命最终被病魔夺走,这让诗人感到无比的痛心与不解:“夭枉非天理”,表达了对生命不公的质疑与哀叹。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亡妻生前生活点滴的回忆,以及对失去她的痛苦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悼之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