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书恨赏析

书恨

宋 · 晁说之
挂帆到何处,明月古扬州。
百计随愁尽,一生为客休。
干戈临暮境,风雨困春柔。
为问荀文若,能惭诸葛不。

拼音版原文

guàfāndàochùmíngyuèyángzhōu

bǎisuíchóujìnshēngwèixiū

gānlínjìngfēngkùnchūnróu

wèiwènxúnwénruònéngcánzhū

注释

挂帆:起航。
何处:哪里。
明月:明亮的月亮。
古扬州:古代的扬州。
百计:种种方法。
随愁尽:随着愁绪消散。
一生:一生一世。
为客:作为客人,指长期在外。
干戈:战争。
暮境:晚年。
风雨:风雨交加。
春柔:春天的温柔。
荀文若:荀彧,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
惭:感到羞愧。
诸葛: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

翻译

扬帆航行将去向何方,目的地是古老的扬州城。
无论怎样努力,愁绪都难以排解,一生漂泊,仿佛已无处安身。
战争逼近了晚年的生活,风雨侵扰着春天的温柔。
试问像荀文若这样的人,是否会感到羞愧,比不上诸葛亮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书恨》。诗人以挂帆出行为起笔,描绘了一幅月夜航行至古扬州的画面,暗示了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表达了深深的愁绪,认为所有的努力和挣扎都随着愁苦而消磨殆尽,一生的时光都在客居他乡中度过。

“干戈临暮境”一句,暗指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使诗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艰难,而“风雨困春柔”则寓言了人生的坎坷与无奈,即使春天的温柔也无法抵挡风雨的侵袭。最后,诗人以历史人物荀彧和诸葛亮为例,提出疑问:在这样的困境中,自己是否能像荀彧那样,面对困境而不失尊严,或者能否达到诸葛亮那样的智者境界?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个人的漂泊经历和对历史人物的借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