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南郊看桃过友成、崇正两书院遗址感赋(其二)
清 · 许传霈
村前塔影矗,粉白比琼玉。
循行踏香泥,清溪曲而曲。
溪水送好香,潺潺来断续。
空山空无物,三椽铺老屋。
草深狐兔眠,树枯鹯鹰逐。
村妪懒不知,门外饭脱粟。
瓦砾埋残碑,褰裳从头读。
知是古梵宫,缁流竞托足。
有明郑长官,崇正乐教育。
东望石洞遥,西顾八华绿。
叶许此中兴,名义良不俗。
修葺相接踵,苕溪费博学。
祔以孙石台,祀事衣冠肃。
何经百馀年,山灵额频蹙。
巍巍西岘峰,终古挂鸣瀑。
唐宋峙二亭,涵碧与水乐。
刘郎大小苏,题句争诵熟。
地脉毓秀奇,兴废常往复。
所期贤有司,不让前贤躅。
鼓吹有六经,便是此山福。
循行踏香泥,清溪曲而曲。
溪水送好香,潺潺来断续。
空山空无物,三椽铺老屋。
草深狐兔眠,树枯鹯鹰逐。
村妪懒不知,门外饭脱粟。
瓦砾埋残碑,褰裳从头读。
知是古梵宫,缁流竞托足。
有明郑长官,崇正乐教育。
东望石洞遥,西顾八华绿。
叶许此中兴,名义良不俗。
修葺相接踵,苕溪费博学。
祔以孙石台,祀事衣冠肃。
何经百馀年,山灵额频蹙。
巍巍西岘峰,终古挂鸣瀑。
唐宋峙二亭,涵碧与水乐。
刘郎大小苏,题句争诵熟。
地脉毓秀奇,兴废常往复。
所期贤有司,不让前贤躅。
鼓吹有六经,便是此山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作者在南郊游历时,对桃林和两处书院遗址的感慨。首句“村前塔影矗”描绘了村庄前古塔的挺拔,接着“粉白比琼玉”以琼玉比喻村中的桃花,展现出桃花的洁白与美丽。诗人通过“循行踏香泥”、“溪水送好香”等细节,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好。
“空山空无物,三椽铺老屋”描绘了山间老屋的宁静与沧桑,“草深狐兔眠,树枯鹯鹰逐”则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与野趣。诗人通过“村妪懒不知,门外饭脱粟”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淳朴。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古梵宫、郑长官以及书院历史的追忆与敬仰。“修葺相接踵,苕溪费博学”赞美了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努力,“地脉毓秀奇,兴废常往复”揭示了自然与文化的循环更替。
最后,“所期贤有司,不让前贤躅”表达了对当代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像前人一样,为文化教育做出贡献。“鼓吹有六经,便是此山福”则寄寓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尊崇,认为它们是山川之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教育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