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颂
宋 · 黄庭坚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大葫芦:形容葫芦的状态。乾枯:干涸、枯萎。
小葫芦:指可以用来交易的小葫芦。
行酤:行走贩卖,此处指用小葫芦换取酒。
金仙宅:比喻高尚或神秘的居所。
黄公垆:可能指代某个酒家或者市集摊位。
通大道:通达智慧或领悟人生之道。
令人老:使人衰老,可能指心灵上的困扰。
恶与好:善恶,好坏。
俱倒:都倒下,这里指失去作用或价值。
翻译
大葫芦已经干枯,小葫芦用来换酒。一个居住在金仙的住所,一个前往黄公的酒店。
有了这样的通达,就不会使人衰老。
不论好坏,两个葫芦都已倾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葫芦颂》。诗中以葫芦为象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描绘了两种不同状态的葫芦,一个干枯,代表生命的衰老;一个小葫芦在流通,象征活力与世俗生活。"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将葫芦与神仙和市井生活关联,暗示出人生的两种选择:超脱与入世。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进一步阐述,拥有超脱的心境可以通向大道,而过于执着于世俗则会让人老去。"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表达出诗人对于善恶不辨的态度,认为无论好坏,过度追求都会导致生活的失衡。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通过葫芦的形象,引导读者思考生命、选择和平衡之道。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此诗亦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