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发弟竹轩
宋 · 王之道
竹林深处敞轩楹,分我西园一半清。
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
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醽醉不醒。
应许七贤追盛集,烦君书入鄙夫名。
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
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醽醉不醒。
应许七贤追盛集,烦君书入鄙夫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敞轩楹:敞亮的房屋。夏箨:竹子夏季生长的嫩壳。
老龙:比喻老竹。
虚幌:空荡的窗帘。
疏醽:稀疏的酒杯。
七贤:指古代贤士如孔融、嵇康等。
鄙夫:谦称自己为鄙陋之人。
翻译
在竹林深处,有一座敞亮的房屋,它分享了我西园的一半宁静。翠绿的竹子多次脱下夏日的外壳,老龙似的竹子长久地与秋风抗争着声音的较量。
寒冷的风吹过空荡的窗帘,让诗的意境更加清爽,绿色的酒液倒映在稀疏的杯中,使人沉醉不愿醒来。
我希望能像古代七位贤人那样聚会,烦劳您将我的名字写入这次盛会的记录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与人文交融的画面。开篇“竹林深处敞轩楹,分我西园一半清。”可见诗人在竹林深处建有轩楹,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清净世界,与外界隔绝,自成一格。
接着“苍玉几番披夏箨,老龙长此战秋声。”这里的“苍玉”可能指代竹子,“披夏箨”则是指竹叶在夏季的茂盛景象,而“老龙”常用来比喻隐逸之士或诗人本身,“战秋声”则暗示了秋天萧瑟的声音,或者是对抗自然界中秋天特有的声音。
第三句“寒侵虚幌诗增爽,绿浸疏醽醉不醒。”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在寒冷的环境中,依旧沉醉于自己的诗意之中,那种清凉感似乎使他的诗意更加澄明。
最后两句“应许七贤追盛集,烦君书入鄙夫名。”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请求,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名字记录在与古代七贤类似的盛世佳作之中,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成就的渴望,也反映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修养与文学创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