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庠杏坛初成诸老倡和见寄因次韵
宋 · 何梦桂
双杏坛前花自春,登坛宛见仲尼心。
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
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
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
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
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
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
注释
双杏坛:指代孔子讲学的地方。仲尼:孔子的字。
心:指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一线生机:比喻微弱但持续的生命力。
古今:指从古至今的时间跨度。
西狩:古代帝王出行打猎,此处可能暗指历史事件。
成反袂:未能如愿,反而转身离开。
缁林:指僧侣居住的禅林。
鸣琴:弹奏琴声。
閒花:随意开放的花朵,象征自然。
乾坤:天地,也指世间万物。
三叹:多次感叹。
遗风:遗留下来的精神风貌或传统。
翻译
双杏坛前花朵独自盛开,仿佛见到孔子的智慧之心。这棵古树经历了千年的寒暑,始终保持着生命的微弱力量,不论古今。
西狩之事并未如愿,反而转身离去,但禅林中仍有琴声回荡。
遍地闲花伴随着岁月老去,对先贤遗风的三次感叹充满了深深感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而宁静的图景,诗人通过对杏坛前花开的描写,表达了对孔子学问和教育精神的崇敬之情。"双杏坛前花自春"一句,以鲜明的画面捕捉到了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情景,而"登坛宛见仲尼心"则透露出诗人站在这座古老的台上,仿佛能够窥视到孔子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宛"字有着迷离之意,体现了诗人对往昔圣贤的敬仰。
接着两句"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表达了时间流转与生命永恒的哲思。这里的"一线生机"指的是生命力和生长的潜能,而"无古今"则意味着这种生命力超越了时光的限制,永远存在。
"西狩事非成反袂"一句,诗人似乎在叙述历史上的某个事件,但这里的关键是"缁林曲在尚鸣琴",表明尽管时代变迁,但文化和艺术依然在传承。"閒花满地乾坤老"则描绘了一幅花瓣纷飞的画面,而"三叹遗风感慨深"则透露了诗人对往昔风雅的感慨,三叹可能是指诗人对于过往文化的三次赞叹或回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学的理解和内在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