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枕峰
岂不谋出处,岁俭水菽贫。
曛黑投山中,明发趋江滨。
渔父隐者欤,叶舟方垂缗。
相逢飘然逝,似笑来往频。
白鸥我同盟,青山吾故人。
即之欲与言,邈若不可亲。
昔迎归轩喜,今见行橐嗔。
素愿怅未谐,抱惭终此身。
先贤远志喻,千载犹如新。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渔父(隐居的渔民)的邂逅和对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开篇“苍头奉辟书,严装犯萧辰”描述了诗人在早晨接到公文后,穿上正式服装,在清冷的晨光中出发的情景。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朝廷命令的尊重和迅速响应。紧接着“岂不谋出处,岁俭水菽贫”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窘迫,但他并未因此而改变初衷。
“曛黑投山中,明发趋江滨”则描绘了一种逃离尘世、隐逸自然的愿望。接下来的“渔父隐者欤,叶舟方垂缗”描述了诗人遇见一位隐居的渔民,后者的船只简陋但自在。这段落通过渔父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状态。
“相逢飘然逝,似笑来往频”表明诗人与渔父的会面是轻松而愉悦的,他们之间的交流简洁但频繁。紧接着,“白鸥我同盟,青山吾故人”则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深刻联系,他将自己视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一部分。
“即之欲与言,邈若不可亲”表达了诗人想要与渔父更深入交流但又感到一种难以逾越的距离感。随后,“昔迎归轩喜,今见行橐嗔”则是对过往某种欢乐场景和现实中不幸遭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素愿怅未谐,抱惭终此身”显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对一些遗憾和未能实现的愿望感到懊悔,并愿意用一生来承担这种不满。最后,“先贤远志喻,千载犹如新”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遥远志向的赞美,这些理想至今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与渔父交流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深切向往。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中的矛盾和复杂情感,以及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