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唐丈命玉涧僧画金华三洞为图障寿母玉涧有诗约和其韵赏析

唐丈命玉涧僧画金华三洞为图障寿母玉涧有诗约和其韵

宋 · 金履祥
金华高哉几千丈,翠壁重峦不可上。
上下飞潜灵液通,朝暮烟云姿万状。
我闻元女蟠金鼎,至今遗粒犹可饷。
又闻仙姑驾银鹿,至今瑶田印层嶂。
金华本是东南奇,未数剑门天下壮。
有时笙箫响青云,犹疑幢节迎仙仗。
自古长生端有术,飘飖群仙尚无恙。
祗今洞天双龙飞,何处华表声清喨。
谁将此山真面目,尽收奇伟归图障。
居然冈阜北堂前,未须屣履勤敖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传说,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诗人首先赞美金华山的高峻,翠壁重峦,暗示其自然景观的雄奇。山中的灵液流淌,烟云变幻无穷,增添了神秘感。接着,诗人引用元女炼丹和仙姑驾驭银鹿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金华山与仙道的联系。

诗人认为金华山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长生不老的象征,笙箫声和幢节仙仗的想象,体现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他相信长生之术并非虚妄,而金华山的洞天福地更是群仙活动之所。最后,诗人感叹谁能真正描绘出山的全貌,将其奇伟景象收入画中,暗示玉涧僧的画作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以描绘山水之美和神话传说为载体,表达了对长寿和仙境的追求,同时也对玉涧僧的画作寄予了厚望,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超凡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