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翟使君挽歌(其二)赏析

翟使君挽歌(其二)

宋 · 王禹称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注释

国史:国家历史。
勋伐:功绩与战功。
州民:州里的居民。
颂乐康:歌颂安宁和富饶。
岂唯:不仅仅。
存:保存。
柏椁:柏木棺材。
桐乡:家乡。
黄壤:黄土。
千年恨:千年的遗憾。
青山:青山。
六里长:六里的长度。
空馀:只剩下。
铃阁:铃阁(可能指墓园或纪念建筑)。
寂寞:寂寞的。
菊花香:菊花的香气。

翻译

国家的历史记载着功绩与战功,州民歌颂着生活的安宁和富饶。
不仅仅是为死者保存柏木棺材,也应该埋葬在他们熟悉的桐乡土地。
黄土下埋藏着千年的遗憾,青山见证了六里的哀伤。
只剩下铃阁边的空地,只有寂寞的菊花香留存

鉴赏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宋朝创作的《翟使君挽歌(其二)》。从这短短四句来看,王禹偁借此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于英雄末路的感慨。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两句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一番盛世景象。"勋伐"指的是记录功绩的历史书写,而"州民颂乐康"则描绘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形,共同构筑出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画卷。

然而,从第三句"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开始,诗人转而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事物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柏椁"指的是古人常用的棺材材料,而"桐乡"则是一处地名。王禹偁通过这两者结合,暗示了历史人物或英雄身后的葬礼,反映出诗人对逝去英雄事迹的追思。

最后两句"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则更深入地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情境。"黄壤"指的是古代的黄河边,而"千年恨"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英雄悲剧命运的无尽叹息。"青山六里长"则描绘了一幅辽阔幽深的山野景象,"空馀铃阁畔"和"寂寞菊花香"更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哀愁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禹偁精湛的笔法,更反映出了他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丰富表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