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曲江集
立程正颓靡,绎思何纵横。
春杼弄缃绮,阳林敷玉英。
飘然飞动姿,邈矣高简情。
后辈惊失步,前修敢争衡。
始欣耳目远,再使机虑清。
体正力已全,理精识何妙。
昔年歌阳春,徒推郢中调。
今朝听鸾凤,岂独羡门啸。
帝命镇雄州,待济寄上流。
才兼荆衡秀,气助潇湘秋。
逸荡子山匹,经奇文畅俦。
沈吟未终卷,变态纷难数。
曜耳代明珰,袭衣同芳杜。
愔愔闻玉磬,寤寐在灵府。
注释
相公:丞相,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天盖:比喻为苍天般的庇护者。
人文:人类文化、文明。
立程:树立规范。
颓靡:颓废萎靡的风气。
绎思:深邃的思考。
春杼:春日的织机,比喻创作。
缃绮:浅黄色的丝织品,这里形容华美文章。
阳林:阳光照耀的树林。
玉英:像玉一样的花,喻指美好的文采。
飘然:超脱的样子。
高简情:高尚而简约的情感。
后辈:后来的学习者。
前修:前辈学者。
欣:喜悦。
机虑:思绪,考虑。
体正:文风正直。
理精:道理精湛。
阳春:春天,比喻美好的事物。
郢中调:楚地郢中的音乐,比喻高雅的文学作品。
鸾凤:凤凰,比喻杰出的作品或人才。
羡门啸:羡门子的长啸,喻指高妙的艺术表现。
帝命:帝王的命令。
雄州:重要的州郡。
待济:等待救助,此处指承担重任。
荆衡:荆州和衡阳,代指楚地,这里赞美才华出众。
潇湘:潇水和湘江,象征文学的优美。
逸荡:放逸不羁。
子山:庾信,南北朝著名文学家,以文风豪放著称。
经奇:文章奇妙。
文畅:唐代文人,以文才著称。
沈吟:沉思低吟。
变态:变化多端。
曜耳:闪耀耳边,比喻言辞动人。
明珰:明亮的耳饰。
袭衣:熏染衣服,比喻影响深远。
芳杜:香草,比喻美德。
愔愔:静悄悄的样子。
玉磬:玉制的磬,古代乐器,声音清脆。
灵府:心灵深处。
翻译
丞相如同苍天之庇护,辅佐着人文的繁荣与发展。他树立的规范纠正了颓废之风,深邃的思考展现出非凡的才情。
春日里,如织机般编织着绚烂的丝织品,阳光下的树林披上了玉般的花朵。
他那超脱的姿态仿佛飞翔一般生动,高尚而简约的情操悠远无际。
后学之辈惊叹得不知所措,前辈也不敢与之抗衡。
初读时喜悦于视野的开阔,再读则净化了思绪。
文风正直且力量充沛,道理精湛而见解精妙。
往昔歌颂春天,只推崇郢中的曲调。
而今聆听这诗文,岂能仅羡慕羡门的长啸。
帝王赋予他镇守雄州的使命,期待他在上游担当大任。
才华兼具荆州和衡阳之美,气势更添潇水和湘江之秋色。
放逸不羁堪比子山,文章奇妙可与文畅比肩。
沉吟未尽,文中的变化繁多难以尽数。
他的言辞如明珠闪耀耳边,影响如同芳草熏染衣裳。
静静聆听如玉磬之音,心灵深处日夜回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皎然的作品,名为《读张曲江集》。从其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前人文采、感慨时光流转与个人成长之作。
"相公乃天盖,人文佐生成。立程正颓靡,绎思何纵横。"
这几句描绘了诗中的"相公"(泛指有才能的人)如同天然的庇护,辅助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他所树立的标准和原则,是思考问题时直截了当、毫不含糊的态度。
"春杼弄缃绮,阳林敷玉英。飘然飞动姿,邈矣高简情。"
这里借用春天蚕食桑叶(春杼)和花间布下玉色花瓣(阳林敷玉英)的意象,形容诗人或文人的文章如同生机勃勃、流畅自然的美好姿态,以及超脱凡俗、高洁简约的情操。
"后辈惊失步,前修敢争衡。始欣耳目远,再使机虑清。"
这几句表达了后来的人因仰慕前人之风采而感到自己步履蹒跚,不足以与先贤相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前人的敬仰和自信,认为自己的见闻广博、思考缜密。
"体正力已全,理精识何妙。昔年歌阳春,徒推郢中调。"
这里强调了诗人或文人的才华得以淋漓尽致,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既深刻又精妙。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回忆过去曾经赞美过《阳春》这样的绝句,尽管只是模仿《郢中调》的风格。
"今朝听鸾凤,岂独羡门啸。帝命镇雄州,待济寄上流。"
这几句描写诗人如今听到鸾凤之声,不禁对古代仙境的美好生活感到艳羡。同时,也提到了受皇帝命令镇守雄州、等待时机去实现更高远的理想。
"才兼荆衡秀,气助潇湘秋。逸荡子山匹,经奇文畅俦。"
这段落赞美诗人或文人的才能既能继承荆楚之地(代表南方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能融入潇湘流水般的清新气息。他们的文章如同逸游于山野之间,匹配奇特而又畅达。
"沈吟未终卷,变态纷难数。曜耳代明珰,袭衣同芳杜。"
诗中此处表露了对书卷内容的沉思不已,以及面对复杂多变的情景和状态时所表现出的困惑与挑战。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借用古人饰耳以珠、着衣取香的意象,形容诗人或文人的作品既能照亮心灵,也能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愔愔闻玉磬,寤寐在灵府。"
最后,诗中传达了一种安详平和的心境,如同听到玉磬清音一般,在精神的殿堂中获得了超然物外的宁静与享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前人文采的颂扬,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既仰望古人又自信于己的文学情怀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