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二首(其二)
宋 · 徐文卿
剧暑不易摧,屡雨方肯低。
晓行残月里,秋意乃忽凄。
习习风搅树,曳曳云出溪。
伴我尘外躅,更有白鹭儿。
节往四叙改,人老百虑非。
策世竟莫售,勤身复奚为。
徘徊发咏叹,苍茫度荒陂。
且归煮香粳,解此腹中饥。
晓行残月里,秋意乃忽凄。
习习风搅树,曳曳云出溪。
伴我尘外躅,更有白鹭儿。
节往四叙改,人老百虑非。
策世竟莫售,勤身复奚为。
徘徊发咏叹,苍茫度荒陂。
且归煮香粳,解此腹中饥。
注释
剧暑:酷暑。摧:摧毁。
屡雨:频繁降雨。
肯低:肯退去。
晓行:清晨行走。
秋意:秋意。
习习:微风徐徐。
曳曳:飘摇。
尘外躅:尘世之外的漫步。
白鹭儿:白鹭。
节往:时节更迭。
百虑:众多忧虑。
策世:试图改变世界。
售:推行。
勤身:勤奋身体。
奚为:为何。
徘徊:犹豫不决。
苍茫:迷茫。
荒陂:荒芜之地。
香粳:香米。
翻译
酷暑难以摧毁,频繁降雨才肯退去。清晨在残月照耀下行走,忽然感到秋意袭来,凄凉起来。
微风吹动树叶作响,飘摇的云朵从溪流中升起。
它们陪伴我在尘世之外漫步,还有白鹭相随。
时节更迭,人事已非,世间道理难以推行。
年纪渐长,忧虑繁多,试图改变世界却无处施展。
徘徊思索,只能发出感叹,迷茫地走过荒芜之地。
暂且回家煮上香米,只为解除饥饿的困扰。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季转凉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剧暑不易摧,屡雨方肯低”以对比手法,写出酷暑难消,只有连绵降雨才带来些许清凉。接着,“晓行残月里,秋意乃忽凄”描绘了清晨出行时,残月微照,秋意渐浓,引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习习风搅树,曳曳云出溪”通过描绘轻风摇动树叶,白云悠悠出溪的动态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诗人与白鹭为伴,更显其孤独,也暗示了他对尘世的超脱向往。
“节往四叙改,人老百虑非”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催人老,诗人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忧虑,感到困惑和疲惫。“策世竟莫售,勤身复奚为”流露出对世间功名难以实现的无奈,以及对勤勉劳作意义的质疑。
最后,“徘徊发咏叹,苍茫度荒陂”描绘了诗人徘徊沉思,感叹人生无常,走过荒芜之地。结尾“且归煮香粳,解此腹中饥”则回归现实,表达出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借此暂时忘却烦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