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校书郎方公夫人二首(其二)
宋 · 陈著
七十七年春,斑衣堂上新。
鱼轩宜有晚,恙枕竟无晨。
空感通家泪,难随执绋尘。
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
鱼轩宜有晚,恙枕竟无晨。
空感通家泪,难随执绋尘。
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
注释
斑衣:指老年人穿的色彩斑斓的衣服,表示年迈。鱼轩:古代书房的别称,此处指书斋。
恙枕:病榻,形容病重卧床。
执绋:送葬时牵引灵柩的绳索,代指丧事活动。
望云飞老:想象中的亡者灵魂升天,如白云般飘逝。
薤歌:古代挽歌的一种,哀伤的歌曲。
翻译
七十七年的春天,我身着斑衣在堂上迎接新气象。鱼轩(书房)应有宁静的夜晚,但病榻上却不再有清晨的期待。
徒然感受到亲朋好友的悲伤泪水,难以跟随送葬的尘土前行。
遥望白云飘荡,仿佛看见老人的灵魂飞升,姑且让哀歌陪伴薤笛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为悼念校书郎方公夫人所作的挽诗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七十七年春,斑衣堂上新",开篇点出夫人已度过漫长岁月,春天来临却未能再睹其身影,暗示了岁月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鱼轩宜有晚,恙枕竟无晨",鱼轩象征着夫人的高贵身份,此处暗示她的生活本应安享晚年,但疾病却剥夺了她清晨的到来,令人痛心。
"空感通家泪,难随执绋尘",诗人感慨亲友间的悲痛泪水,自己却无法亲自送别,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惋惜和自己的无力感。
"望云飞老□,聊聒薤歌人",最后一句尤为动人,诗人想象夫人化为白云飘向远方,而自己只能以凄凉的薤歌声陪伴,表达了对亡者的思念和对生者慰藉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节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去夫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