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桐君见题三闾书院之作(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桐君何事别桐庐,来问罗浮桂父居。
岂有仙人还好剑,繇来高士不知书。
青樽但使秋常满,白发从教日已疏。
身是湘累憔悴种,忍将词赋送居诸。
岂有仙人还好剑,繇来高士不知书。
青樽但使秋常满,白发从教日已疏。
身是湘累憔悴种,忍将词赋送居诸。
鉴赏
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诗人屈大均与张桐君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哲理与深意。首先,诗中提到“桐君何事别桐庐”,以桐君的离别引出下文对隐逸之士的探讨。接着,“来问罗浮桂父居”一句,暗示了张桐君寻求隐逸生活的指导者,而“岂有仙人还好剑,繇来高士不知书”则表达了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即真正的隐士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青樽但使秋常满,白发从教日已疏”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图景,强调了精神的富足与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最后,“身是湘累憔悴种,忍将词赋送居诸”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通过词赋寄托情感,传递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逆境中坚守自我、表达自我的勇气和决心。